你的位置:首页 > 中国书画 > 正文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市场聚焦《礼部韵略》

盘古收藏网 2013/11/4 10:58:09 【字号 】 【关闭

  一部北宋刻本《礼部韵略》前不久现身北京匡时举办的 “珍贵典籍的重大发现”国际研讨会。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在研讨会上表示,“在经历"过云楼藏书"的成功拍卖后,今天又有《礼部韵略》这样一套国宝级的北宋版古籍再一次进入我们的视线。”据悉,此书在北京匡时拍卖,把市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宋版书的市场价值。

  海内外专家一致认定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这是古籍善本市场公认的价值观,可见宋版书高昂的市场价值。那么,这部古书究竟是否北宋刻本呢?记者在匡时研讨会现场,亲眼目睹了这部被专家描述为“一函五册,皮纸印造,字体古朴,刀法古拙,版口狭窄”的宋版书。最早接触到这个珍贵刻本并将其推荐给北京匡时的是国家图书馆研究员李致忠,他在研讨会上从避讳字、字体、纸张与版口等方面分析,认定其为北宋刻本。他表示,这部北宋刻本最接近景佑四年最早的那本《礼部韵略》,其文物与学术价值是难以估量的。他还说:“在整理珍贵古籍名录时,我曾提出过一个"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的标准。所谓的价值是指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这部《礼部韵略》应该是这三个特点都具备的。”他通过对其中避讳字的研究,断定此书刊刻在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至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之间。

  上海图书馆馆员陈先行则从字体的角度指出,这个本子虽然写刻看上去很拙,但整体仍属于“欧体字”的风格,字形偏狭,是存世多部北宋本的特征。他说:“我曾经在日本的宫内厅、大阪、京都,还有上海图书馆研究馆藏北宋本,都是这种字体。”他表示:“从其字形之拙朴状,我认为这部《礼部韵略》是北宋雕版尤其是江浙一带的雕版。”

  专程从日本赶来的版本专家、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斯道文库教授尾崎康表示:“已知存世北宋本除佛经以外只有16种,10种在日本。这些年有一些新的资料发现,从佛寺里出现一些北宋的刻经,但是佛典以外很少有新的发现。这次出现的《礼部韵略》就是非常重大的一个发现。听到这次要为这部书开会而且能看到实物,我非常兴奋。”

  “它不仅刊刻时间比日本真福寺藏本要早二十多年,而且,去声、入声两卷都保存完好,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一部比较齐整的北宋读本,也是市场中难得一见的北宋孤本。”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子君作为音韵学专家说,“我一直以来从事《礼部韵略》之研究,通读。从音韵学的角度,两个上声小韵避讳字,可推断北宋本《礼部韵略》之时间应在1066年。”他还指出:“我看到传世的属于这个系统的韵书包括《礼部韵略》只有10部,还得算上这部。新发现的《礼部韵略》是我看到最早的版本。它对于我们研究《礼部韵略》、理清该韵书体例的演变、渐次增幅的脉络以及相关韵书之间的关系,全面揭示宋代官韵发展的逻辑线索提供了重要依据。”

  善本经历两次大行情

  专家们感兴趣的是此书的学术与文献价值,他们的话题围绕着此书的性质和功能。作为科举考试的工具书,专家们试图澄清此书是官刻本还是坊刻本、是南刻本还是北刻本等专业问题。

  来自中国美院的范景中教授对古籍十分痴迷,他说:“我关心的是书籍能不能成为艺术史研究的对象?我经常用美术史的眼光看古籍。《礼部韵略》排版有偶然性、随机性,具有设计上的新鲜感。”他还指出:“这部书的纸很有特色,一方面连纹特别宽,两指半,一方面它的横纹虽然质薄但是韧性很强,这是宋代造纸的特点。”

  上述学术与文献价值,当然决定了那些偶然现身拍卖场的古籍善本的市场价值,但后者却不等于前者。古籍善本是一个涉及领域广、买家群体小的小众市场,近年价格持续攀升,尤其是其中的善本、书札、碑帖乃至老照片等,都曾经领风气之先,在市场上风光一时,呈现此起彼伏轮番上涨的局面。

  其中的善本部分,更是持续坚挺,历史上有过两个行情大涨的价格平台,分别出现在2000年到2003年间以及2010年前后:前者如上海图书馆用450万美元购下“翁氏藏书”以及国家图书馆165万美元购买陈澄中藏书,后者则如去年匡时春拍的“过云楼藏书”与保利秋拍的广韵楼藏书高价成交。其中,“过云楼藏书”曾经在2005年以2300万元成交;到去年春拍成交价已逾2.16亿元,可见其价格的飞涨。

  而这飞涨的原因,则要从中国经济金融环境及其背后的财富分配机制中寻求解释了。这次《礼部韵略》与2012年春秋两季首拍的“过云楼藏书”与“广韵楼藏书”都是丛书不同,这次是孤本,究竟能拍出怎样的价格令人关注。据匡时董事长董国强透露,此书的底价为800万元,而专家认为拍卖结果成交价肯定会上千万元,不过最终结果怎样,还要拭目以待。(邱家和)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新闻
·扬州出土大量北宋古瓷 文保部门被批考古走过场
·北宋官瓷复烧精品亮相郑州
·《北宋倒马金枪传》新书发布会将在京召开
·【公博说】大称称金银-解读北宋安仁场五十两银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