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中国艺术市场却随着各大拍卖行秋拍的陆续登场而有越演越热之势。上周万达集团在纽约佳士得以2816.5万美元拍得毕加索《两个小孩》的“热乎气”至今尚未消退,各种议论之声依然莫衷一是,这件事值不值得国人骄傲还真不宜早下定论。就此话题,《美术文化周刊》推出了对业界不同声音的采访,不为添柴加火也无心泼什么冷水,只为借此引发一些关于西洋艺术收藏的思考。 随便浏览这两天艺术媒体的报道:“纽约8.65亿人民币拍出培根名画,创最高拍卖价”“曾梵志晋级亚洲艺术新贵”“2013秋拍亿元大潮再次来袭”等重磅标题应接不暇。打开多家主流艺术媒体网站,关于艺术市场的新闻也大多少不了一个“亿”字,普通人看个热闹,但这气势着实让投资者内心发热,躁动不安。这波秋拍的热浪真的带来了中国艺术市场的“亿”时代?有人说中国艺术市场几经波折地成长之后,已开始从重价格转向了重质量。但一个“亿”字带来的众声喧哗,实在让人看不清方向。 本周马云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名词——“中国消费者日”,而刚刚偃旗息鼓的“双十一”抢购大战更是让人们见识了马云的预言。各大电商纷纷晒起成绩单,有媒体统计整个“双十一”,网民消费额预计将超450亿。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双十一”网购大战期间,苏宁易购悄然推出了艺术品拍卖频道。浏览其相关网页,其中不乏李可染、钱松喦、宋文治、亚明等近现代书画名家的作品,价格数万元不等。据媒体报道,苏宁易购是目前国内第一家开辟艺术品拍卖频道的B2C网站,将利用其成熟的网络在线交易机制及易付宝第三方支付软件为艺术品在线拍卖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该频道也承诺上线拍卖的艺术品都是真品和真迹,这“保真承诺”能保真吗? 也许是出于自己对艺术品收藏的兴趣,也许是电商大亨们看准了艺术品走入寻常百姓家的趋势,总之,现在接触和了解艺术品日益便利化,收藏艺术品也不再那么“高雅难得”。而且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介入,艺术家在自己作品“天价”销售的宣传效应中日趋明星化、品牌化,买菜大妈都会说“某某画家的画值钱”,但终究不明就里,不过人云亦云罢了。“亿”时代的风起云涌中,艺术品收藏的大众化带来的究竟是全民狂欢还是资本陷阱,只能说,谁吃亏了谁知道。 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影响深远的会议也在本周闭幕,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对市场“决定性作用”的明确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大环境的演进中无疑将有新的发展,但局部看,因为艺术品似乎无关民生问题,政府对艺术品市场介入不多,中国艺术品市场颇为混乱的局面眼下缺少必要的引导和规范。在艺术品市场法规制定、监督方面,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值得思考。(博 涵)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中国文化报) |
视点
商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