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完全是朋友之间的私人书信,本是最为私密的个人交往,怎么可以公开拍卖?”2013年5月26日,已故作家钱钟书先生的遗孀杨绛发表声明时这样说。 这份声明源于中贸圣佳拍卖公司计划拍卖60件钱钟书书信手稿、13件杨绛书信手稿、两人独女钱瑗的6件书信手稿,以及钱钟书《也是集》手稿和杨绛《干校六记》手稿一事。 这是2013年拍卖行业最受关注的事件。随后,清华大学法学院召开“名人信件拍卖的有关法律问题”研讨会,探讨该问题。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国家版权局、中国作家协会等都表示支持杨绛。最终,拍卖公司选择撤拍。 近年来,名人手稿、书信屡拍高价的同时,争议也不断。由周作人撰书、鲁迅批校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手稿,曾在2012年拍出184万元的高价。期间,拍卖公司未理会周作人16位后人对手稿来源的质疑,随后,其后人将拍卖公司告上法庭。该案于2013年11月22日第一次开庭审理,目前尚未宣判结果。 除了来源不明确外,伪作进入拍卖市场也屡禁不止。2013年12月7日,诗人郭小川手稿《团泊洼的秋天》被某公司拍卖。郭小川之女郭晓慧称,这件拍品根本不是父亲的笔迹,甚至文中还出现了多处错误。 名人手稿、书信不光在拍卖场上受宠,网上拍卖也很抢手。2013年12月2日,作家迟子建称自己的一份5页手稿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被拍卖。 名人之问:拍卖乱象无法一言蔽之,落锤成交时,委托人、买受人、拍卖公司自然赚得盆满钵满,哪管它的来源。 目前拍卖法中的部分条款滞后于行业的发展,要遏制以上拍卖乱象,唯有用法律规范此类拍卖,明确规定各方权益,而不是让法律成为某些拍卖公司的“挡箭牌”。此外,对“法律与道德”的探讨也十分必要。让拍卖活动合法、合理的同时,道德也是其基准之一。 在得知书信要上拍卖场后,杨绛曾致电收藏钱钟书书信、手稿之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请给我一个答复。”如今看来,这个问题应该被继续追问。2014年,或许能给我们一个答案。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新闻
|
视点
商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