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中国书画 > 正文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掉粉?川博:系材料问题

盘古收藏网 2014/2/28 10:27:34 【字号 】 【关闭

  @华西都市报:在公众看来,“馆藏”几乎等于文物放进了保险箱,只要不失窃、不水淹火烧,就等于安然无恙。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24日透露,国内“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情况,其中受重度腐蚀的文物达到230万件,占馆藏文物总量的16.5%。”文物保存环境不容乐观。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24日透露,国内“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情况,其中受重度腐蚀的文物达到230万件,占馆藏文物总量的16.5%。”

  四川博物院馆藏书画文物中,最著名的当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近日,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200余幅,四川博物院收藏了183幅。由于种种原因,这批珍贵的书画出现了掉粉、画卷粘连等无法打开的状况。馆藏的部分珍贵字画都存在掉粉、颜色脱落、纸张碳化、残缺、糟朽等问题。在公众看来,“馆藏”几乎等于文物放进了保险箱,只要不失窃、不水淹火烧,就等于安然无恙。然而,“50.66%”的惊人数字戳破了公众臆想出的美丽肥皂泡。

  四川博物院回应:这是世界性难题

  事实是否如此?华西都市报记者对四川博物院进行了走访调查。

  据四川博物院魏学峰副院长介绍:大千先生在敦煌时间有限,绝大部分是未完稿,他将临摹的画作带回四川后,先后折叠装箱辗转存放于昭觉寺、沙河村等地,保管条件有限;1963年,大千先生家人将该批文物正式捐赠四川博物院收藏至今。

  “上世纪80年代,谢稚柳先生等专家来馆考察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时,也注意到了该批临摹画作存在掉粉现象。经查明,其原因在于当年制作布面时渗入的羊毛熬胶老化,出现龟裂现象,系材料本身问题。”

  魏学峰介绍,此后川博持续不断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同行求助,请教修复办法,但均未找到安全而可行的方案。敦煌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及来自意大利等国的文保专家认为,一般寺观壁画的保护方法不能用于布本,所以这几乎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很难有万全的保护办法。

  画作此前已有缺憾大多作品保存完好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著名文物保护专家韦荃研究员认为:掉粉是绘画文物常见病害之一,该批临摹画作移交川博之前,由于部分布本绘画一直采用折叠式收藏,加之画布的制作工艺存在缺憾,移交时有部分布本绘画已开始出现掉粉现象。

  韦荃澄清,张大千先生所临摹的这批壁画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均在对外展示,少部分掉粉问题也是在竭力保护。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首先做好预防性保护工作,进一步改善这批珍贵文物的生存环境,防止病害恶化。做好监测工作,随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的进步,定会设计出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案。

  另外,除了掉粉、粘连的客观情况,预防火灾侵害也是文物保护的重点。成都消防称,字画、书籍等文物本身即属于易燃材质,为了避免文物受潮损坏,保存环境往往十分干燥,且目前马上进入春季,气候干燥趋势加重,需要文物单位提高注意。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帆杨强王静一

  摄影陈羽啸相关新闻

  文物保护亟待突破

  “一件在泡水状态的青铜器从脱水到定型一般要1年半到两年半。‘慢工出细活’是文物修复的规定动作。”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说。这番话,道出了目前我国腐蚀文物维修遇到的瓶颈之一,“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关键技术未能突破;修复工艺复杂,周期长”三大瓶颈让大量文物处于不可抗拒的损害中。

  2011年,四川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被列为国家文物局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提升打造的科技保护实验室之一,并拨付专款予以支持。通过一年的能力提升建设,初步建立起以纸质文物保护研究为重点,兼顾其他材质文物保护修复的实验室7个,各类文物专用修复室5个。通过人才引进、专业培训学习等,文保中心现已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1人,文物修复的门类涵盖书画、石刻、陶瓷器、漆木器和金属器五大类。 据新华社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华西都市报)
相关新闻
·张大千工笔仕女精绝之作《红拂女》
·张大千绝笔和百张海外生活照在沪展出
·张大千一生最受争议的三大公案
·台湾藏家珍藏的张大千书画汇集北京
·去年张大千等5位书画家价格指数下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