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三十年间,中国的收藏热持续升温,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8000多万收藏大军。其中瓷器收藏占到30%以上,比例之高令人惊讶。在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以约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而在2010年伦敦一家拍卖行拍卖中,“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再次刷新中国最贵艺术品纪录。这极大地鼓舞了国内收藏爱好者对陶瓷收藏的热情,一些业内人士也分析,继中国书画之后,下一个价格疯涨的板块将是古代瓷器。 为什么陶瓷收藏会如此之热?这还要从陶瓷的历史渊源说起。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陶”与“瓷”不分家。中国文字中“瓷”字上边是一个“次”,下边是一个“瓦”,瓦即中国古代陶器的总称,所以“瓷”离不开“陶”。 早期对于陶瓷并无文字记载,经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山东龙山文化中,白陶、黑陶已经开始用瓷土作胎。到了商周时期,甲骨文的出现,开始有了对陶器的明确记载,而商代陶器已经有了瓷器的雏形,再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到了汉代,便已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并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技术领先的陶瓷文化。汉代瓷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明确记载有实物的瓷器,可以说,在陶瓷领域,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技术领先者,也是传播的源头。 尽管我们对陶瓷如此追捧,在收藏中也不免走入一些误区,为了使大家能更精准把握陶瓷的收藏知识,提高自身鉴赏能力,笔者日前采访了好古博物馆馆长、山东华夏文化收藏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胡彦彬,他有着30多年收藏、鉴赏的实践经验,担任多家知名院校、媒体、企业的顾问,也是本报特聘鉴定专家,他从以下几个方面向读者阐释陶瓷收藏的误区。 年代越久就越值钱吗 胡彦彬馆长说,这个显然是不对的。早期陶器比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乃至汉唐,虽然年份久远,但从其工艺水平、观赏价值来看,与现代人的审美观相差较大。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粗糙、造型和纹饰都很简单,例如汉代陶罐,虽然历史久,但市场认可度差,价值几百元,升值空间也相对较小。 收藏古代瓷器,要选择重要窑址、造型独特、纹饰精美的,像带彩、带釉瓷器器型独特的如马家窑的彩陶、龙山文化的蛋壳陶这一类可作为古代瓷器收藏的目标。 收藏界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瓷器有毛,不值分毫”,说的是瓷器上的瑕疵对其价值的影响。中国传统收藏观念里非常注重器物的完整美,如有破损,会使观赏价值和交易价格大打折扣。 胡彦彬馆长告诉笔者,这是不准确的,因为众所周知,瓷器是较难收藏的一类收藏品,陶瓷的烧制、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都易损、易坏,又经过几百上千年的战乱、变迁等,能流传至今且又完好无损的寥寥无几,像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现存名窑藏品也是以件计,几件、几十件。 因此,对一些较稀有的、典型年代的瓷器,虽然残缺,但因其具有名窑口、存世较少的特点,目前依然不失其较大的市场价值,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利用新材料将残器修复完整。而随着国人对瓷器修复的重视,不久的将来,也会有技艺高超的专业人士对瓷器进行修复,使其回归完美。 在2012年的伦敦苏富比春拍中,一件明宣德云龙纹大盘残器就以15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而一件明宣德云龙纹瓷片,在2011年的一场拍卖会中也以36万元人民币成交。 所以,对于一些珍稀精美的残器,包括重要窑口的瓷片(宋代汝哥官钧定五大名窑)、元青花、成化瓷等这些瓷片也是备受追捧的。对瓷片的研究,就是所谓的“上手”,可以极大提升收藏爱好者的学习和鉴别能力,是书本和间接经验所不能及的。 越大就越值钱吗 胡彦彬馆长纠正,这也是个误区,陶瓷收藏是不分大小的,像晚清民国时期的大型使用器、嫁妆瓶,虽有价值,但存世量大,工艺不精,很难有较大上升空间。而一个五六厘米的成化斗彩“鸡缸杯”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拍出了4000多万元人民币的天价;一个不到16厘米的乾隆珐琅彩小瓶,也在几年前的拍卖中过亿元。 瓷器并非越大越值钱,藏友们要注重学习研究陶瓷史,寻找那些能代表中国瓷器特点的、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能达到陶瓷技艺顶峰的、有创新价值的陶瓷藏品:比如元代至正年青花、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嘉万五彩、康熙青花、雍正粉彩、乾隆珐琅彩等。这些藏品不仅是中国制瓷顶尖工艺的代表作,同时体现了其自身拥有的时代价值、收藏价值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有款价值高,无款价值低? 人们普遍认为瓷器无款收藏价值便会大打折扣,其实不然。真正有官窑款瓷器出现在明永乐年间,当时专为皇帝定烧,因为产量少,所以存世量极少,市场上难得一见。在明清两代也存在无官窑款瓷器,如空白期(正统、天顺、景泰)泰昌、崇祯,特别是康熙前期,更是不允许使用本朝皇帝年号作为款识,因此,出现了“官搭民烧”的现象。这些无款瓷,虽非官窑定烧,却是民间窑工经由自己想象、发挥创烧的,无论画工还是造型都可与官窑媲美。 对于那些造型独特、画工精美、修足规整、釉水好的无款识陶瓷藏品是可以收藏的。随着人们对收藏认识的不断加深,收藏观念的愈加成熟平和,这类藏品的收藏价值也会有很大提升。 文物等级与市场价值成正比? 笔者在采访时也提到,不少藏友认为只要达到国家一、二级文物的标准,便会有较大的市场价值。 胡彦彬馆长说,这也是收藏中的一大误区。我国现存文物的评定标准,是按其年份长短、艺术水平高低、学术价值、科学价值等不同情况,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又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有很多达到等级标准的收藏品,在流通市场的价值并不高,因为这些藏品只具有历史价值、学术价值、科学价值,并没有太大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无法达到普通收藏者欣赏、流通、把玩的需求。所以不要认为有等级的藏品,价值就高,还是要迎合市场导向和个人追求。(作者:范超然)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生活日报)
相关新闻
|
视点
商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