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藏趣轶闻 > 正文

普洱茶的峥嵘岁

盘古收藏网 2016/5/3 16:42:52 【字号 】 【关闭

  勐海古称“佛海”,种茶、制茶、用茶、贸茶的历史悠久,始于西汉、兴于唐宋、盛于清民。当地布朗、哈尼等少数民族把孔明敬奉为茶祖,称茶树为“武侯遗种”,倍加崇敬。

  唐代樊绰的《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所说“银生城”,即今普洱市景东县,是当时南诏六节度之一银生节度的所在地,管辖范围包括今普洱、西双版纳等地区,而产茶的“界诸山”就是西双版纳、普洱境内各大茶山。当时西双版纳称“茫乃道”或“茫部”,居住的民族“茫乃”即傣族先民,“濮人”、“濮满”就是今布朗族的先民,即史学和茶学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种茶的先民之一,如今就集中聚居在勐海县布朗山、巴达等山区乡,布朗山布朗族乡是我国唯一的布朗族乡,布朗族人口1.2万多人,茶业传袭千余年。

  据上世纪50年代中期云南省茶叶科研所组织的古茶树资源调查,当地哈尼族按“父子连名”顺序推算,其先民迁徙到南糯山已有56代,先民到达时山上已有被驱走的濮满人种植的大片茶园,植茶历史千余年。此后,由中苏专家联合对南糯山一株古茶树进行年轮测定,认定此古茶树树龄为850年以上,命名为栽培型“茶树王”,成为勐海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的活见证。

  勐海普洱茶生产与江内“六大茶山”同时期,通过滇藏茶马古道销往西藏,普洱茶产销在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勐海大叶种茶制作的传统普洱茶,滋味酽厚,香高耐泡,很适合游牧民族的藏族口味,深受藏族同胞偏爱,因此有“藏人非车(里)佛(海)茶不过瘾”之说。到清朝末年,由于连年战乱和匪患严重,普洱茶加工销售中心逐步南移到勐海。清光绪末年(1908年),石屏张棠阶兄弟三人到勐海创恒春号茶庄;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自勐海经缅甸、印度到西藏的运输线路开通之后,勐海传统普洱茶迅速发展。

  据李拂一《佛海茶业概况》(1939年)记载,到1936年,勐海的茶庄、茶坊有20多家,当年生产普洱茶3万多担,其中出口的“圆茶” 、“砖茶” 、“紧茶”及“散茶”等普洱茶16500担, 产量最大的洪记茶庄为4000担,其次是可以兴2000担、恒盛公1700担,由佛海打洛关和经孟连中缅边境出口,销地遍暹罗、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及中国西藏等各地,其中以西藏之销量为最大。由滇藏茶马古道驮运销往西藏,全程需100天,改由缅甸走海路经印度再到西藏,就仅需35天。茶号茶庄承载了昨天普洱茶岁月的辉煌。

  1939年5月,民国政府财政部采纳时任佛海县代县长李拂一的建议,委派茶叶专家范和钧率领技术人员到佛海成立官办“中茶公司佛海茶厂”,佛海茶厂于1940年正式成立。茶厂从国外运来茶叶揉捻、压茶等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开启了云南机械加工传统普洱茶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勐海县委、县政府都把茶叶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坚持不懈加以扶持,不断培育提升、壮大。1973年,勐海茶厂借鉴广东“发水茶”技术,试验出人工发酵工艺,使普洱茶加工技艺发生了飞跃性变革;1989年,勐海茶厂的“大益”牌成为云南茶产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驰名商标。勐海茶厂于2004年通过重组成立大益集团,“大益”稳居普洱茶第一品牌地位,其“普洱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此同时,一批品牌普洱茶企业迅速健康成长。知名度较高或年产普洱茶千吨以上规模生产精制茶企业有:福海茶厂、兴海茶厂、勐海七彩云南茶厂、陈升茶厂等10多家。如今,勐海普洱茶产品畅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远销英国、日本、美国、俄罗斯、波兰等20多个国家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知名度、美誉度日益提高。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东方早报)
相关新闻
·普洱茶收藏持续升温 高端优质茶受市场追捧
·2014年普洱茶市场依旧在忙涨价
·普洱茶价暴涨暴跌 行家建议选择有潜力品牌
·普洱茶行情回归理性
·普洱茶收藏转向艺术消费 荣宝斋跨界新开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