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瓷器陶艺 > 正文

漫谈我国陶瓷艺术品市场的发言权

盘古收藏网 2017/2/6 15:30:21 【字号 】 【关闭

2016年已经过去,2017年早已来临。回顾2016年的陶瓷艺术品市场,我们在考虑2017年的陶瓷艺术品市场到底谁才有发言权。是那些院校的教授学者,还是艺术品文化研究机构的官员,还是陶瓷艺术品行业的经济公司?这一问题,很多人都在关注。

过去,中国传统消费市场,民众向来遵循新“三从”“四得”的消费心理。何谓新“三从”?“三从”就是“从众、从官、从洋”;“四得”就是中国老百姓“骂得、受得、忍得、舍得”。在这一环境下,陶瓷艺术品创作跟风盛行,花花草草,一个德性,作品缺乏个性;再次就是艺术家把官员当作父母,一场策展,台上坐的尽是什么长,拿不着边际的套话废话当贴金(土话),看起来身价高了,作品长份量了,但是让人感到人格极其低劣;最后就是卑躬屈膝,唯洋人是从,什么都没弄懂,开口闭口什么“现代派”、“后现代派”,参加过什么“洋展”,把国人的脸都丢光了。他们唯独对自己的消费者却十分的傲慢,把平日大量购买自己作品的人讥讽为“土豪”,把看不懂自己作品的消费者斥为没有文化。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当我国政府行政消费退出市场,官员“雅贿”受到空前抑制时,市场上一些陶瓷艺术品从业人员这时才傻眼了,他们才想起往日的消费者。但是,一切晚了,消费者已离开了这一伤心的市场。

当前,我国陶瓷艺术品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陶瓷艺术品需求量仍然十分巨大。对这一点,业内很多人员明白。但是,他们之中很多人仍然没有认识到广大消费者的重要性,仍寄希望于国家政策放宽,行政机关和官员的大量消费。不过,这是不可能的!

目前,2016年刚过,我国很多陶瓷艺术家便在谋划2017。无奈中,有的准备重操旧业,走当年跑展销的老路子。殊不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人人一部手机,广大消费者陶瓷艺术品知识大大提高,过去靠“蒙”带“骗”的时代已过去;市场上“托儿”专家不仅没有市场,甚至出现人人喊打的局面;艺术机构中的官员说话没有人听;陶瓷艺术品从业人员身上的“大师”光环也没有人鸟它(土话),他们只有诚实面对自己的消费者,把消费者当上帝,认真创作货真价实消费者满意的作品,才是王道。

我国陶瓷艺术界著名陶艺家王锡良回忆其叔父王大凡时,曾向人讲述,王大凡在收受消费者订金时,要把自己关在书斋中三四个月,才能拿出自己作品。在交付作品时,王大凡还要战战兢兢补上一句,“先生,如果不满意,我可以帮你再画一幅?”其语十分谦卑。

王大凡先生离我们时间不长,但正是他和他的同行们这种对消费者认真负责任的精神,才开启了我国新一代文人瓷画之风。

今天,客观地说,陶瓷艺术品市场没有绝对的专家和艺术品评论家。所谓评论家,因其说话的公正性,在消费者与创造者之间起到中间桥梁作用。陶瓷艺术品艺术价值体现在作者作品的个性及特质上,其艺术价值大小最终由掏钱的消费者说了算,与专家没有“毛”关系。

目前,在陶瓷艺术品行业,有人强调去手工,突出其艺术性。其实,他们不了解这一产业,更不了解陶瓷艺术。任何艺术,必须建立在工艺上,没有工艺,艺术是无源之水,无水之木。但是,工艺又不等同于艺术。特别是陶瓷艺术行业,更有其特殊性。有时,强调其工艺、其实用性,我们又忽视其艺术性;强调其艺术性,又忽视其工艺和实用性的结合。正是其特有的产品特质,千百年来,人们才对我们身边的陶瓷如醉如痴。

说到这里,那么2017年的陶瓷艺术品市场的发言权应该归谁呢?当然还是要回归消费者。艺术来源于生活,大众的消费生活是艺术品创作的灵感来源。只有回归大众的消费生活,找寻到创作的根基才是我国陶瓷艺术品市场的正确出路。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比特网)
相关新闻
·陶瓷品云南拍卖无人光顾 13位国家级大师抱憾而归
·陶瓷艺术100引爆当代陶瓷收藏市场
·陶瓷迹型鉴定法让赝品无所遁形
·陶瓷收藏将面临洗牌
·陶瓷市场两极分化 青花瓷或成收藏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