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藏趣轶闻 > 正文

扬州藏家淘到印尼猛犸象牙化石

盘古收藏网 2013/10/14 16:32:54 【字号 】 【关闭

扬州藏家收藏的猛犸象牙化石

  一根长长的弧形石头,猛一看除了形状奇特外,与一般石头好象并无二样,其实,它的真实身份是一根出土于印尼的猛犸象牙化石,隶属于数万年前一只在此生活的猛犸象。昨天,我市一位戴姓收藏家展示了这件令人啧啧称奇的藏品,透过斑驳沧桑的外表,依稀仿佛看到数万年前猛犸象的生活场景,据介绍,这只有幸重见天日的象牙比我市博物馆收藏的猛犸象牙还要长。

  印尼村民掘到珍贵象牙化石

  这件珍贵的象牙化石被放置于一座精雕细作的木质底座上,通体呈褚灰色,周身遍布深浅不一的印痕,手感坚硬牢固,整体形状完好,呈现着自然优美的半弧形。仔细端详这根化石,与其说是一根象牙,更不如说是一根象牙形状的石头,散发出一种年代久远的沧桑感。

  经测量,这根象牙化石长约2.8米,从弧底至弧口高约1.35米,中间有一道断痕,从其断口处可以看到白色的牙髓化石,据介绍,这是由于化石经年累月深埋于地下,遭遇了复杂的地壳活动,最终导致了断痕的产生。

  戴先生介绍,这尊象牙化石出土于印度尼西亚,当时从土里掘出来时就已断为两截,与象牙一道出土的还有一尊硕大的象头,“象头直径长约88cm,这段象牙化石是出土的象牙化石当中较小的一个。”戴先生透露,化石是印度尼西亚当地村民在开采树化石时获得,后来流落到中国境内,2009年时,戴先生前往广州,从一位树化石进口商那里购得并收藏至今。

  为研究古地理环境提供实物资料

  考古专家介绍,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骸骨和贝壳等,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都谓之化石,通过研究这段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这根象牙化石的发现,对研究古地理环境、古气候及古脊椎动物的研究以及地理迁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戴先生介绍,出土的这尊象牙化石,是包含在大象头部化石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部位的骸骨化石,从这根象牙的形状看,很可能是猛玛象的象牙化石,距今约有三四十万年到一百万年前之间。

  得到象牙化石后,戴先生格外珍惜,经专业技术人员修复后,精心配以底座并保护陈列起来,悉心收藏,让戴先生兴奋的是,这根象牙化石比我市博物馆收藏的一根长约260厘米的猛犸象牙亚化石还要长。

  一般来说,象牙化石基本以猛犸牙为主,由于已经石化,几乎没法再次加工雕刻成工艺品,所以这种化石更适合不施雕凿地保留其原有风貌,供人欣赏把玩。

  我市也曾出土多件象牙化石

  记者从市博物馆了解到,我市曾出土多件象牙化石,其中最长的一根当属馆内陈列的一根长约260厘米的猛犸象牙亚化石。这是1995年出土于宝应广洋湖镇芦范河工地的化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猛犸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大型植食动物,生活在距今约250万年至1万年前的更新世,其生存需要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和湿润的气候。象牙化石陈列在以“广陵潮”为主题的展厅内,无疑是对扬州2500年城市历史的一种见证。

  除此之外,2003年9月16日下午,宝应再次出土了一根一万年前的猛犸象巨大象牙亚化石。当时,在宝应夏集的南水北调潼河段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挖土时发现了一个大蟒蛇似的怪物,赶到现场的宝应博物馆一位负责人断定,这是一根新石器时期的猛犸象牙化石。

  据悉,该象牙化石呈东西走向,月牙形弯曲,白底间隔着棕色的花纹,从牙根部可以看到圆圆的小孔,摸上去表面十分平滑。出土时,该象牙化石还没有完全石化,属亚化石。距地面深约7米,连弯曲部分长达370厘米,根部直径约22.2厘米,如此大的象牙化石比较罕见。

  专家介绍,数万年前,宝应地势为浅海滩,随着大潮的来临,带来许多泥石,潮退后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地平面上升。该化石的出土,为了解扬州一带更新世时代的自然环境、生物状态、气候特点及地质演变和海岸线的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同时更为研究江淮地区古地理环境、动植物分布与生存状况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在当时所出土的象牙化石中,宝应出土的这根最长,所以被誉为“中国第一牙”。目前,这根象牙化石已经成了宝应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本报记者 王蓉 文/图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中国江苏网)
相关新闻
·扬州元梅瓶列入禁出境展览名单
·扬州天价白酒拍卖遭质疑:6升装卖18万多
·扬州藏家淘到印尼猛犸象牙化石
·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杨广与萧后之墓
·王羲之清末照相版《快雪时晴帖》现身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