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瓷器陶艺 > 正文

当代钧瓷角力市场 独有价值有待挖掘

盘古收藏网 2013/12/24 16:11:37 【字号 】 【关闭

  叮——一丝清脆悦耳的声音突然掠过记者的耳边。茶几上一只瓷盘上的钧釉在“偷偷”开片。昨天,在著名陶艺家杨国辛教授的工作室,记者碰到了这奇妙的一刻。让记者更感神奇的是,盘面上的裂痕用手一摸却无比光滑。   

  杨教授告诉记者,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也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著称于世。在历史上,钧瓷一直是宫廷垄断的御用品,民间禁止流通,所以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近三十年来,随着民间资本的渗透以及大批像杨国辛这样的艺术家的介入,使得这一精妙绝伦的古老陶瓷工艺重新焕发青春。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故事

  南方来的陶艺大师

  在古均窑发源地和当代钧瓷产业重镇——神垕,杨国辛被认为是一个很有开创精神和影响的人物。

  这位来自南方的陶瓷艺术家,以前无古人的技术和思路,对钧瓷的装饰方法进行了重要的艺术改造,并开创出一系列让当地的老工匠们眼花缭乱的工艺,不仅极大开阔了一些传统制瓷人的眼界,而且把一些钧瓷特有的制作工艺往前大大推进了一步。譬如,在单色釉的装饰手段上,经过杨国辛的调配设计,可以在玉石釉上呈现出宣纸上才有的那种水墨气韵,浓淡干湿,样样皆齐,甚至不需要手工绘画,就可以在厚厚的釉层上出现云雾缭绕、山回水转的奇特景观。再譬如,在玉石釉里边挂红斑,按照当地工匠的说法,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烧出来一定是灰色的。然而,经过杨国辛的“妙手”后,不仅挂上了鲜艳动人的红斑,而且还出现了非常多样性的色彩流动。正因如此,在神垕镇成名的刘志钧等“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都公开称杨国辛为师。据了解,“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是文化部、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和中国建陶协会共同对全国范围内具有突出业绩、杰出陶瓷艺术创作人员授予的国家级陶瓷艺术创作最高荣誉称号,是国家对其专业技艺与影响、业绩的全面认可,由此足见杨国辛在神垕陶艺界的影响。

  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杨国辛就一直潜伏在神垕镇里边,和当地的制瓷人打成一片。“当时看到一般艺术家都前往景德镇去研究青花瓷,唯独我到了神垕就不肯走了。”杨国辛对记者回忆道,他要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因为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更没有其它任何不切实际的赚钱念头,所以杨国辛在陶瓷艺术这条道路上,从一开始就走得比别人更轻松、更大胆。他甚至从别人抛弃的废料和方法上去寻找突破,把自己在油画和其它艺术创作上的理念和方法带到陶瓷工艺上来。果然,杨国辛烧出来的钧瓷不管在造型,还是在色彩上,都跟传统工艺呈现的效果极不一样,有一种让人想不到的美。由他梳理和总结出来的各种方法论,也开始逐步影响了一大批当地的陶艺家。

  在杨教授的工作室里,摆满了这些年由他亲手制作的各种陶瓷艺术品,瓶罐杯壶盘,应有尽有,既有传统的“雨过天青”、“葡萄紫”、“海棠红”等,也有杨氏独创的玉石水墨、玉石挂红等。

  杨国辛告诉记者,古钧瓷最让人称奇的不是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复杂的配釉,而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我们在釉层看到的这些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是其它陶瓷品种无法呈现的艺术特效,也正因如此,钧瓷在古代曾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市场

  资本对钧瓷关注不够

  在当前的国内陶瓷艺术市场上,尽管景德镇陶瓷主导市场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过,然而,由于古钧瓷传世精品极少,近年来,随着中国嘉德等拍卖巨头相继加大了对这一陶瓷品种的推广规模,使得钧瓷在资本市场和藏家中间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就在记者采访杨国辛教授的前一天,广州阴沉木藏家刘方刚在料理家务时不幸将一件爱妻珍藏多年、烧制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钧瓷花瓶摔破了,在朋友圈里引发一连串的感叹。

  据一些行家估测,刘方刚摔破的这只老钧瓷价值数十万元。而记者了解到,前不久刚刚落幕的第八届禹州钧瓷文化节·河南志信全国钧瓷藏家珍品拍卖会上,一组上世纪70年代陆续烧制的钧瓷“时代三姐妹”系列作品,就拍出了900万元的天价。

  在拍卖市场上,钧瓷以前一直给人一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感觉。早在1931年,一件敞口、弧腹渐收、圈足、直径14.9cm、施釉至底的内外红斑钧瓷碗,就出现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后几经辗转,最后成为英国商人里埃斯科先生的藏品。而在今年11月27日结束的香港佳士得“英国里埃斯科珍藏重要中国瓷器”专场拍卖会上,这件钧瓷再次现身,最终以超出最高估价两倍、即港币460万元的价格成交。实际上,早在1996年,香港苏富比就曾以17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过一件直径19.7cm的北宋钧窑玫瑰紫釉三足棱口水仙盆,随后,香港佳士得、中国嘉德国际等拍卖巨头也陆续跟上,在香港陆续推出了玫瑰紫釉菱口水仙盆、月白釉出戟尊和天蓝釉紫红斑鸡心罐等古钧瓷的拍卖,并把关注范围扩展到了元钧窑的出品。

  内地市场对陶瓷的关注始于2009年,在河南本土公司主办的一场“中国钧瓷首届专场拍卖会”上,古代和当代的钧瓷一起被推上了拍卖场,由此也掀起了国内藏家对当代钧瓷的审美机制、估价体系和营销模式的关注。2012年,当代钧瓷首次亮相中国嘉德秋拍,便获得不俗表现,而在今年11月20日结束的嘉德秋季拍卖会“雅瓷秋硕--近现代陶瓷”专场中,当代钧瓷艺术家的两件作品再次亮相并高价成交。从近年来钧瓷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表现来看,钧瓷虽不如元青花、动辄以几千万的天价出现在藏家的视线,但由于这一瓷种特有的艺术价值,加上其实际存世的数量较为稀少,由此引起的市场关注显然越来越高。

  据业内人士估测,随着艺术界学术梳理和鉴赏研究力不断加大,各类收藏群体对当代钧瓷的投资将不断升温。比起古钧瓷,当代钧瓷不仅数量和质量较有保障,其艺术特色和功能设计也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尤其是在价格上,有利于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藏家需要。

  人物简介

  杨国辛,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陶艺家。1997年以来,陶瓷作品参加国内外重要的陶艺展览,并为美术馆、博物馆及收藏家收藏。2001年,陶艺作品《未知物的化石》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著有个人作品集《杨国辛》、《景深》等。

  著名陶艺家杨国辛:

  市场上的钧瓷多为当代作品

  ■对话

  南方日报:钧瓷是如何分类的?

  杨国辛:传统意义上的分类,大概有“雨过天青”、“葡萄紫”、“海棠红”等。就燃料来分,传统的柴烧、煤烧会有特别的韵味,今天出于环保的需要,已经基本上都是气烧了。

  南方日报:钧瓷里边颇受关注的单色釉是怎么回事?

  杨国辛:单色釉,就是单一颜色的釉。单色釉中,钧瓷是占了很大的比重,钧红、钧蓝、月白等单色釉都是传统钧瓷的奠基性高端代表。宋金时期,钧瓷独有的铜红釉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瓷艺的釉色。但单色釉的配方、烧成难度和纯粹的审美趣味,堪称“古来稀”。今天我们看到的钧瓷多数是“万彩”,其实就是因为很少人能够烧成单色釉。这决定了单色釉是瓷艺作品中的王者。

  南方日报:钧瓷长期被资本市场忽视的原因何在?

  杨国辛:不光是钧瓷,整个艺术品瓷艺领域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或许跟国人对陶瓷的认识处于“小学”阶段有关。尽管陶瓷是中国的代名词(CHINA),但当今大部分国人日常只能接触到瓷器不过是餐具、洁具这类瓷器,名贵一点的也只知道青花瓷,而对于五大名窑——“哥、汝、官、钧、定”以及磁州窑、耀州窑等没有太多概念。民众对陶瓷认识不足,市场难以活跃,资本当然也就不会重视。

  南方日报:钧瓷收藏价值在哪里,与其他名瓷相比,优势或特点如何?

  杨国辛:钧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仅表现在其变幻莫测的窑变色彩,而且表现在其独树一帜的烧制技术。由于古时烧制设备比较落后,因此钧瓷成品率奇低,所以一直被宫廷垄断,自古便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和“雅堂无钧,不可自夸富”之说。一件钧瓷从采料、粉碎到设计、成型、修刻、旋坯、对接、上釉、焙烧等,要经过七十多道工序。更为重要的是,钧瓷的烧成不仅和泥料、釉料、燃料、炉温等内在因素有关,且和季节、气候、风向等外界自然条件也有关系,所以历来就有钧瓷“十窑九不成”的说法,即使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提高钧瓷成品率仍然是一项攻关课题,而钧瓷的珍品、绝品就更是凤毛麟角。

  南方日报:当代钧瓷如何定价,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杨国辛:进入市场的钧瓷就属于商品,定价当然取决于供求关系。对行内人看来,判断一件钧瓷是否属于精品,一要看型,造型要敦厚、坚实、沉静而又有灵气。二看胚,纯手工拉坯还是注浆,胚质是否上乘。三看釉色,这也是最重要的,窑变釉色是否丰富,单色釉是否纯净。

  对当代的钧瓷作品来说,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最看重的应该是今天艺术家和制瓷工艺师的创造力,和当代意识以及修养品格与艺术表现。钧瓷是1350℃左右的高温烧成,在高温焙烧中,釉面呈流动甚至沸腾的状态,因此想要在釉上留下诗书画的痕迹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从古到今钧瓷很少有艺术表现的原因。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新闻
·钧瓷虎头瓶和荷口观音瓶拍出3680万港币
·当代钧瓷角力市场 独有价值有待挖掘
·河南神垕镇或为钧瓷原产地 发掘出瓷器残片
·简单介绍钧瓷收藏的注意事项
·钧瓷马踏飞燕横空出世:原版为东汉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