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甘肃 何鄂:我仍行走在雕塑的路途上 全新的何鄂雕塑院最迟明年春就开门了。 77岁的何鄂以不菲之金租下的这处600多平方米的地方,这里将是其雕塑作品的展示地,还应该是她“宝刀未老”,继续探求与创作的一个开始。 距离成名之作《黄河母亲》落地27年之后,何鄂业已在艺术、商业之间游走了多年,人在旅途,一路行程,贵在其始终没有忘记当初是因何而出发的。
何鄂和她的雕塑作品。本报记者田蹊摄 何鄂的法国首次参展 在接到前往法国卢浮宫参展的邀请之后,何鄂陷入了纠结之中。 “到底送哪一件作品去(参展)?”有过数不清参展经历的何鄂却左右为难了。 这是何鄂第一次在国外参展,选择参展品时慎重再慎重的态度,亦在情理之中。 按邀请要求,每位参展者需要送两件作品,一件作品用以参加2013年法国卢浮宫国际美术展,另一件则将作为赠送品,由邀请方自主决定其最终用途。起初,何鄂选送的作品是《巨匠》,一部展示伟大的敦煌莫高窟壁画画工们的作品,后来觉得这个作品的尺寸有些小,不适宜参展,随即放弃,之后,又考虑过青铜作品《希望星辰》,但随后又放弃,理由是这件作品是属于写实的。在何鄂看来,到卢浮宫那样的艺术殿堂去,写实的作品不仅无法显现她自己以及中国雕塑的水平和特点,弄不好还有“班门弄斧”之嫌,毕竟那里可以算得上是艺术写实手法的起源地之一。 “一定要送你最好的作品(参展)。”何鄂在北京的小女儿的建议让她最后下定了决心,“我最终决定就送《绣花女》参展,而《希望星辰》则作为赠送品。” “《绣花女》是我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件作品,是一件粗陶彩绘,如果说《黄河母亲》是我的成名作,那么它就是我的代表作。作品吸收了民族传统——敦煌彩塑和马家窑彩陶的风格,以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当今时代的一名妇女形象,既有传统性,又有现代感。” 说起作品《绣花女》,何鄂说可以用多灾多难一词来形容。“事实上,《绣花女》前后一共制作了三件作品,这件去卢浮宫参展的是目前唯一一件留在我身边的,其他两件分别被中国美术馆和台湾一位收藏家收藏了。想当初,创作第一件,也就是后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那件作品,原本是应我省一个地方的委托为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而设计的,只是等到设计构图出来后,对方一看绣花女居然没有脚,这如何使得?最后,这件采用了抽象手法设计的作品因为没有被‘看上’,只好暂且搁置到一边了。” 当再次审视那件搁置了一些时日的作品设计图时,何鄂忽然萌生出一个念头:这应该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作品,而不是被否定。于是她跑到阿干镇用当地的泥手捏完成了自己第一个陶彩绘《绣花女》。陶塑在雕塑行有“绝版”之称,包含着雕塑家每一次的手塑即使是同一件作品,但存在差异和不同,这一点完全不同于现在的铜铸和石雕,其技术方面多是交由铸铜厂家或石雕师傅去完成的。 作品完成后送去参展,却传来“作品坏了”的消息,“为此,我都哭了一场。”那是1989年。但是随后这件作品还是继续参展了,并在当年参展的200件作品中,成为荣获刘开渠雕塑艺术基金奖三件作品中的一件。 “它能继续参展,全靠了两个朋友,他们看到作品后主动向我提出进行修复,原因就一个:他们觉得这是一件能获奖的东西。”何鄂说被修复的作品几乎看不出一丝修复痕迹。 也正是这一次在卢浮宫参展作品上的纠结情绪,让何鄂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可能。 “不是件件作品都达到了最高水平。”这是审视后何鄂给自己下的结论。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每日甘肃网) |
视点
商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