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南方拍卖行的相继落槌,2013年秋拍市场渐入尾声。从拍卖行的总成交金额来看,各大拍卖行纷纷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不过“亿元拍品”的减少,表明了在依然处于回调期的拍卖行在拍品上面的选择上明智的选择了“低估价策略”。 这些天,已经结束的拍卖行纷纷发了成交邮件,绝大多数的成交情况大大超过了事前的预期。不过在这亮眼的成绩单中,往时最吸引眼球的“亿元拍品”在这个拍卖季中难觅踪影。今年香港秋拍5件亿元拍品的出现曾让一些业内人士对内地艺术品市场重回“亿元时代”抱有些许希望,不过从最后结果来看,今年内地秋拍仅有黄胄《欢腾的草原》一件破亿拍品。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凤海分析认为,亿元拍品对市场信心有提振作用,但这不是衡量市场好坏的唯一标准,内地亿元拍品少,是因为今年秋拍面世的精品少。 浏览各家拍卖行秋拍资料发现,本次秋拍具有以下特点:拍品规模大,但是估价很低。在市场还徘徊在回暖与走低的时候,各家拍行也使尽浑身解数,采取低估价策略以此获得更大的成交率也是拍卖行常用的策略之一。毕竟与过去不同,如今的拍卖公司已不能再单靠某件天价拍品来赢得市场口碑或者关注度。 早在今年春拍,中国嘉德就采用了低估价策略,为春拍市场添了把“火”,很多业内人士惊呼:“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这种策略延续到了中国嘉德的秋拍,在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等33大专场中,总成交达23.48亿元人民币。创造了六个白手套专场。全年总成交额达65.4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51.62亿元的成交额增长26.8%。而作为国内拍卖的风向标之一,嘉德的策略纷纷得到了其他拍卖公司的响应与跟进。 作为国内拍卖的龙头,北京保利的低价策略也更为大胆。“低价”策略最终也受到了藏家的热烈追捧。以古代书画日场为例,保利秋拍古代书画日场共上拍226件拍品,总成交达到5066万元。现场人气极高,部分低价精品受到热烈追捧,竞价激烈。首件佚名《人物》,刻画精妙传神,线条生动高古,拍前即受到许多行家关注。在拍卖师报出4万元起拍价后,即引起场内多位买家激烈争夺,报价迅速飙升,经过十多分钟的竞价,最终以超出底价84倍的420万元落槌。经《壮陶阁书画录》等著录,潘仕成、裴景福旧藏的沈周《溪山行吟》图轴,估价仅5-10 万元,最终成交价达253万元。 书法部分也表现不俗,明代书法家倪元璐《草书七言诗》以10万元起拍,受到场内多位买家和电话竞投买家争抢,很快冲破百万,还不断有新卖家加入,最后以390万落槌。徐渭《草书王维诗卷》18万起拍,同样经过数十轮竞价,终以320万落槌,两件明代书法作品,分列本场成交价二三名。翁方纲、纪昀等《书法册(二本)》,估价8-15万,预展期间就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不断有人调看, 开拍就引来激烈竞争,成交价高达109万元。 稀有的两幅宋代马远的《松崖观瀑图》、《高士携鹤图》,在保利预展时最低估价仅仅只有1800万。这两幅作品一露面果然引起了激烈的争夺,《松崖观瀑图》从1200万元开始举槌,经过30多轮竞拍,最终被刘益谦以4082.5万元成交价竞得。第二件《高士携鹤图》也在经过了10多轮竞价后也由刘益谦以2472.5万元竞得。 北京匡时也摒弃了前两期的亿元拍品策略,转为更低调务实的低价策略。在匡时秋拍中,一部被专家断定为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至英宗治平三年(1066)之间的刻本《礼部韵略》,在北京匡时秋拍中出现,预估价仅仅为600万至800万元。低价的后果就是拍卖场上的激烈竞争,《礼部韵略》共经过22轮叫价,最终以2990万元成交。最后北京匡时秋拍也以19.9亿元圆满收槌,其中过千万元的拍品有24件,过500万元的拍品有79件,并出现了10个白手套专场。 另一个促使拍卖行实行低估价策略的原因是,在艺术市场回调的这两年,不少藏家把更多关注点放在了那些估价相对较低的艺术品身上,而不是那些大名头、高身价的艺术品。动辄千万元、过亿元的拍品毕竟只是极少数藏家才能享用的,对于其余大多数藏家来说,既然可望而不可即,倒不如真正享受收藏所带来的乐趣。而目前不少名家私藏专场的拍品价位还比较合理,尤其是小文玩类的专场10万元以内的拍品不在少数,性价比较高成为吸引藏家的又一重要原因。相较之下,在艺术品市场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估值高的拍品的成交却有些吃力。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中奢网) |
视点
商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