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水泊梁山有108条好汉、关公刮骨疗伤……湖北襄阳市汉江北路社区樊城区财政局家属院43岁的王勇介绍,这些故事都是“小人书”告诉他的。 “小人书”的学名叫连环画,中国的连环画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汉朝的画像石,在马王堆汉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图连续描绘的“土伯吃蛇”、“羊骑飞鹤”等故事。它从1932年开始,在国内逐渐红火起来。直到1990年后期,连环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开始成为继字画、瓷器、邮票、古玩之后的第五类热门收藏品,有专家曾说“小人书”的出版创造了一个古今中外少有的文化奇迹。 记者7日刚进王勇的家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2米多高的书柜,书柜上整齐的摆着各式各样的连环画。客厅的书柜上也放着20多个鞋盒子和牛奶盒子,里面全装着连环画。谈起每本连环画里的故事,王勇都如数家珍。 “对于我们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这些连环画承载着童年的快乐,收藏连环画只是希望找回孩提时代的记忆。”王勇微笑着介绍,自己是从1994年开始收集的,目前收藏的有十几种共5000册,其中200本带有“襄阳元素”。 “连环画的创作和出版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中国人,今天40岁以上的中国人当年大多是连环画的忠实读者。”王勇说,那时候家贫,基本上每人每月10元生活费,很多人只能看几分钱租回来的连环画。 “还记得第一次能够随心所欲,让自己看个够的时候,是在10岁左右。”王勇回忆说,当时,下岗的外婆摆了一个连环画书摊,自己没事就天天在书摊上看。 “20多年前,有一次上班回家路上,无意间看到路边地摊上在卖连环画,感觉很稀奇,就蹲着看。”王勇介绍,《兴唐传》是自己童年最爱看的连环画,刚好在那地摊上看到从来没看过的《兴唐传之夺襄阳》,便毫不犹豫的买下了。 “后来慢慢的才知道一套完整的连环画故事,往往有好几十本。”王勇依然很激动的说,《兴唐传》原本有34本,但自己原先只看过26本。为了收集全套,当时跑了周边很多城市,直到1999年才在武汉找到另外几本。 “首先是清末、民国的最为珍贵,其次为五六十年代、“文革”时期、八十年代等。”谈起各个时期连环画的收藏价值,王勇介绍,年代愈早则能完整保存下来的就愈有限,因而愈加珍贵。像解放初期大众版的图书,一共只有20多种,封底有大众出版社的标志,就非常珍贵。(尚华珍 杨泽文 赵亮)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中新网) |
视点
商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