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寿山石中的田黄石已御定为宫廷之印玺。常言道“黄金易得,田黄难求”,民国时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目前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田中出产田黄,因此也被称作是中国的“软宝石”,田黄石在明朝、清朝时,经常作为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价值不菲。在今年的北京保利春拍中,一件吴昌硕刻的田黄章,成交价为1380万元,而在2008年西泠印社春拍中,这件作品成交价还只有235.2万元,五年时间价格暴涨六倍,而近日记者在田黄产地福州采访时了解到,这种五年六倍的涨幅其实在当地很常见,眼下,精品田黄甚至要卖到十八万元一克。 田黄石因具有皇族专用的黄色,被满清皇族宠爱并视为珍宝,争相寻觅,价与金玉相埒,视同瑰宝,倍受文人雅士、官宦、皇族及帝王的喜爱,自清以来极负盛名。相传乾隆皇帝曾以田黄石祭天,并冠予帝帽,故田黄历来有“石中之王”的尊号,此件田黄冻兽钮大方章石色泽自然柔顺、呈淡“橘皮黄”色,肌理蕴极细致之萝卜纹,绵密欲化,红筋显着易辩;其质地特别的凝腻、温润、细结,凝灵成冻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油润感,显为中坂所产上佳田石,色质俱佳。此枚田黄圆章刻有“和气致祥”,印章光洁素雅,均匀纯净,品质完美。质地温润凝结,细腻通灵,色泽金黄,通透明媚,仔细端详好像发出金灿灿的毫光。田黄石特有的萝卜丝纹隐约于石之肌理之中,明艳的黄色瑰丽无比,天生带有帝王之气。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田黄石是我国所特有的“软宝石”之一。全世界也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田黄石,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主要是出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顾名思义,就是产于寿山田坑中的黄颜色石材。笼统地说,田黄的产量并不低,留在民间的旧田黄件和印章也不少。但值得提醒的是,田黄的质地优劣悬殊,价值高低差异大,不能一概而论。而值得收藏的、高价投资的也仅是田黄中少部分特征明显,各方面俱佳而无可挑剔的上品。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作为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田黄石又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故其身价无与伦比。从田黄石的属性看,凡经雕镌的艺术品,都可以当作文物看待,因为它不能复制,属于没有再生性的艺术品。田黄石在历代时期本来就产量极为低,经过数百年人们的不断挖掘,到目前为止,已挖掘殆尽。历代挖掘的田黄石,能流传至今的,已经成为稀世珍品,进入国内外众多的收藏机构。田黄因质佳色浓,稀少难得,尊为“石中之帝”,价格极高,早有“一两田黄十两金”之说,而现如今田黄的价值可以说是“一两田黄万两金”,足以见得其收藏价值。 田黄鉴赏 所谓田黄,顾名思义,就是产于寿山田坑中的黄颜色石材。笼统地说,田黄的产量并不低,留在民间的旧田黄件和印章也不少。但值得提醒的是,田黄的质地优劣悬殊,价值高低差异大,不能一概而论。而值得收藏、高价投资的也仅是田黄中少部分特征明显,各方面俱佳而无可挑剔的上品。要品鉴一枚上品田黄石材或田黄印章至少得掌握以下几点: 色既然是田黄,直观的第一眼就应当是它的颜色———“黄”,这必须放在首位。因为黄颜色是中华民族的正色,是国色,“黄”和“皇”又是谐言,和封建社会的皇帝沾边。 质田黄的品质高低优劣一般以“六德”作为欣赏、品判的标准,即细、洁、温、润、凝、腻。上品的田黄,可集凝结、脂润、通透、纯净、细腻为一身,宝光四溢。握于手中,如同婴幼儿的肌肤,温嫩细润无比。平时即使不加养护,也能保持湿润,无干燥之感。同时,上品的田黄,纹理要美,格路要少而浅淡,如生有皮质层,应求薄而质细者为佳。 形石材或印章以高大方正为优。但田黄“无根而璞”,出土时均为椭圆状,一般人不忍取方正。那么,如果是椭圆形,则应尽量取饱满、浑圆、规矩,长、宽、厚比例协调的为好。那些矮、小、仄、薄,棱角尖凸,未加取舍,纯为凑重量的则不值得高价入藏或投资。在形的方面,宁要小巧而别致的,不要选择大而平庸者。 工除上述三点外,上品田黄玩件、印章还必须要有制作工艺。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田黄亦然。即便是质优的田黄,如未雕未琢,无钮无工,充其量也仅是一块上等石材,一方美石而已。 拍卖屡创天价 原石每克过万仍难觅好料 决定艺术品市场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稀缺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存世量少的藏品自然会获得更高的估值。身为“印石三宝”之一的田黄就属于这一类型,田黄石历代产量极低,而且到目前已经开采殆尽,其原材料的价值必然会得到重视。另外,田黄的收藏价值是与中国古代尚黄的皇权文化密切相关,是与皇权交织在一起的,它有着“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故被人们称之为“帝石”。从田黄石的市场走势来看,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拍卖市场,其价格整体呈逐年上扬趋势,特别是在拍卖市场表现得更为明显。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中国文物网) |
视点
商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