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鉴定知识 > 正文

黄宾虹书画的艺术价值及鉴定

盘古收藏网 2014/6/20 10:50:10 【字号 】 【关闭

  文/叶子(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主任 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黄宾虹,他以近一个世纪的人生经历,长达80多年的艺术实践,以殉道者的精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矫时弊,推陈出新,参赞造化,成为我国山水画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堪称一代宗师而无愧。

  黄宾虹的书画艺术既保留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粹,又得力于传统民族文化修养的内涵,同时顺应了现代艺术的潮流,借鉴吸收现代审美艺术精神的结果。这种吸收现代形式为传统所用,又赋予传统绘画以强烈的时代特色,是黄宾虹书画艺术审美形态的本质特征之所在。

  一、黄宾虹的生平

  绘画艺术创造,是画家使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去充分而巧妙地表现某种特定的艺术境界的过程。它是艺术作品表现的最后形式,也是画家独特个性的最终反映。而创作的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于画家的才、胆、学、识的高低。创作的标志在于一个“新”字。而一代大家的形成,更有其内在的规律,即画家个人的品性与不可低估的时代背景。

  黄宾虹生于清同治四年,即1865年,正当鸦片战争之后。处于这样一个时代的黄宾虹,不仅刻苦求学习艺,更是积极投身变革。这些对最终完成他整个艺术思想的确立,艺术实践的奋进,绘画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正因如此,黄宾虹自然十分重视人品学养,“画品之高,根于人品。画以人重,艺由道崇”(《宾虹论画》),“观乎人品,画亦可知”(《画学之大旨》)。他的这些论人品与画品的言论比比皆是。黄宾虹一生为人刚正不阿,尤其在晚年,更是坦诚质朴,性情淡泊无为,与人与世无争。

  黄宾虹人品如此,其学养更是如此。他除了对古文字、甲骨、钟鼎文字进行整理之外,对玺印文字,以及卜辞、金文、古陶、木简都作过深入研究。他的书法与诗文堪称一代书家、诗人而无愧。正是处于这样复杂多变的社会大环境,黄宾虹才有施展他艺术才能的机会和潜心艺术的社会空间。

  黄宾虹学画发步于他家乡的“新安画派”和“黄山画派”,即以渐江、查士标、古涛、梅清的画风为宗,起点很高。不过,黄宾虹之所以起步于新安、黄山画派,除了笔墨技巧,思想情操,美学观点较符合他的个性之外,更重要的是根植于民族意识和早年反清革命思想的缘故。在新安、黄山画派中人,大都为明末遗民。他们抱节守志,遁世隐身,绝不与清朝统治者妥协。加上他们的画风,戛然独创,一扫当时清代官方“四王”画派日趋甜俗柔靡的风气。况且新安、黄山画派所呈现的清逸朴拙、疏淡简约的画风,十分符合黄宾虹的个性与审美情趣。

  二、黄宾虹绘画风格的演变历程

  黄宾虹风格的形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形成与创造,是艺术家竭力寻找自我,强烈表现自我个性发展的结果,更是经过长期艰辛探索的结果。个性美是艺术的生命,美的种种形式规律,只能在个性美中才能得到表现。

  (一)、画学理论上:黄宾虹主张“六法通八法”,即以书法入画,并在总结前人笔墨的基础上,提出了“平、圆、留、重、变”的著名“五笔法”,以及“浓墨、淡墨、破墨、积墨、泼墨、焦墨和宿墨”的“七墨法”。这些无疑为黄宾虹画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早、中、晚期的山水画风:黄宾虹画风的演变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前期、中期和晚期。前期以70岁为界,中期从75岁至85岁间;晚期从85岁至逝世止。黄宾虹早年山水师从陈崇光,花鸟师法郑珊、吴让之,这些在其早期作品中可以见之。后遍学“黄山海”诸多名家,又远承宋元诸家,近学明清,尤以龚贤、范华原着力最深。

  早期风格呈清逸疏朗。这时期主要是师法古人,遍临宋元明清画,等打下扎实的笔墨功力之后,转而遍历广游名山大川,以积贮丘壑开拓胸怀。这些无疑为以后的画风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期风格浑厚华滋。作品多呈郁勃苍莽、拙朴秀润的风格。这时期他进入创新的阶段,并在实践中提出了“浓、破、淡、泼、焦、积、宿”七墨法,其中用的较多的积墨法和破墨法。着重在用墨上追求层次的变化,以表现山川的浑厚之气,以求法备气至、元气淋漓的境界。

  晚期创作浑然天成。画风以浑厚华滋、雄厚浓黑为主,然也有简疏清朗的风格。这时期,他已将“五笔法”与“七墨法”并用,提出水法、渍墨等技法,并创章法之真。这时期,主要吸收石涛、龚贤、石溪的画法,并着重致力于范宽“浑厚华滋、为六法正规”的画风。其晚年的佳构,主要用长短不同的笔触为皴法,以及大小、浓淡、干湿等各种不同的点,逐渐形成他那独特而完美的“兼皴带染法”,实现了近视不类物象,远视景物粲然的超然物外、天然自成的视觉美感。

  这种“兼皴带染法”的画法,是黄宾虹于1933年,70岁入蜀后,在写巴山蜀水胜景后悟得的全新技法。他此次四川之行作画甚多,并真正悟到了作夜色画、画月色与画雨景的技法——“兼皴带染法”。这种技法,实是黄宾虹“五笔法”与“七墨法”相结合的成功之法,尤其是积墨、宿墨、渍墨与水法相合相交的神妙融合。

  有学生曾回忆,黄宾虹有将画好的画稿搁至一边的习惯,待过段时候再层层渍染。这种审时度势、惨淡经营的精神,使他能够在变幻莫测的时空里审视,在确定与不确定的整合中取舍,在笔墨的千变万化中发现他欲创造的意象美感。而这,也只有“兼皴带染法”可以求之。

  黄宾虹80岁以后,患严重的老年白内障,视觉日渐消失,至89岁那年,几乎完全失去了光明。而这生理疾病的变化,对于黄宾虹反倒排除了感官判断事物的干扰,而专注于心灵意象的创造,在笔墨的随意挥洒中,出神入化地演绎成一个充满生命价值的万象宇宙世界。这便是他晚年之作为何能达如此纯真的艺术境地之缘由。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自然不是一蹴而成,而是经过长期的笔墨训练、丘壑内营和思想的磨炼而逐渐形成。观黄宾虹的山水画,可用“笔妙墨精,神运贯通”概括之。在他的山水画中,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墨都达到了“尽其灵而足其神”之境地。他的用笔沉厚凝重,刚健劲遒,自然天成;用墨,干湿互用,墨彩焕发,妍鲜无比。

  他晚年的笔法实又得力于金文大篆的用笔,刚中能柔,圆浑厚重,生辣稚拙,沉着刚健;他的墨法,将各种墨法灵活交替运用,尤其注重破墨、焦墨、积墨诸法,重重密密,层层深厚,杂而不乱,乱中有序,浑沌中显分明,分明中见浑沌,且清而见厚,黑而发亮,秀润华滋,神采焕然,纯为化机,真乃神来之笔。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画,不但笔力遒劲,力透纸背,似飒飒有声,而且圆浑厚重,如古藤蔓结,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和厚重感。

  从笔墨技巧来看,黄宾虹已集中国笔墨之大成,而最终形成了他自己的笔墨,是前人从未有过的笔墨。也是他努力探索表现自然精神之魂,从搜尽奇峰打草稿中不断演变而成的。而这种笔墨技巧上娴熟精到,并没有限制他的个性,反而驱使他的笔墨振起了感情抒发的翅膀,达到了挥洒自如的极点。

  黄宾虹言:“画家欲自成一家,非超越古人理法之外不可。作画当不似之似真似。”他的山水画创作,主要源于宇宙间的自然物理,并将山水作为人格与宇宙的化身来对待。他的构图章法、经营位置之所以不落恒蹊、出奇制胜,使览者极有新鲜感、奇特感、谐美感。主要就得力于他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独特感受和独特理解的缘故。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美术报)
相关新闻
·黄宾虹书画的艺术价值及鉴定
·黄宾虹的书画鉴藏艺术:古书画收藏提升鉴赏之名
·陆俨少和黄宾虹代表作品亮相嘉禾秋拍
·黄宾虹画作收藏存三大问题
·学黄宾虹为何鲜有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