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油画雕塑 > 正文

马昍旼:远观近瞧“读”油画

盘古收藏网 2015/4/15 19:34:09 【字号 】 【关闭

图/文作者:华夏收藏网 马昍旼

欧洲绘画,历史悠久,风格、流派纷杂,异彩纷呈。它不仅仅是一个画种、一种技法、一种审美,它更加呈现出了西方文明不同于我们东方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宇宙观、宗教观念等等诸多差异。

那么,应该如何去看待、去欣赏这一外来的艺术形式,以及在它的背后,究竟有哪些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中国画”的塑造、表现形式与宿求?

这幅画作是我在去年参观“十艺节欧美经典美术大展”时所拍摄。

画幅不大,最长边70-80㎝。但就在这样一个不大的画面之中,细致地描绘、刻画出了五位人物的身份、表情、内心,以及他们所处的巴洛克风格的空间、环境。色调明快、轻松。采光基本属于顺光,平铺直叙地交代出了一个现在进行时——红衣主教(本作品的中心角色)正若有所思的对待刚才两位贵妇的提问。贵妇与两位侍者也正非常关切地期待着这位主教的答复,甚至白衣侍者同时也不约而同地陷入思考之中,生动传神、细致入微!

从“远观”的层面来看,整幅画作处于一种静态,但却并不呆板,反倒十分灵动。如同我们用手中的数码相机抓拍一般。这是因为画面巧妙利用了焦点透视,墙面产生倾斜、变形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不同于《最后的晚餐》“水平线构图”所带来的史诗一般的庄严感,此作的韵律是轻音乐般的轻松、惬意。

另外,红衣主教构成了画面的主要人物,但在构图上,他并非处在画面的中心。但我们的视线总是不自觉地投向他的面部。为什么?

第一,作者利用色彩学中的“特异”手法,将画面中的最富跳跃性的且最饱和的色彩——“红色”放置于大块处于浅灰色调的背景中,哪怕色彩面积不大,照样能够吸引到我们的注意力,无形中便突出了他的主题角色。这正是西方绘画中一个重要的构图方法——色彩。

结构线

另外,我把画作的结构线(绿色线条)标示出来,大家也就一目了然了,这是一则“辐射线”构图法,而红衣主教的头部刚好处于辐射中心。是构图的“结构"又将我们的关注“导”向了作品主题!很有意思吧?!

黄金分割线

前文提到作者利用焦点透视倾斜、变形的手法获得了画面的灵动性,但我们在观看画作时没有感觉到画面不稳定、不舒服。此图我将隐藏于画面中的“黄金分割率”用绿色线条表示出来,想必一目了然啦!不难看出画者对于这幅“小画”所付出的审慎甚至精密的“营造”!

“远观”一番,我们再来“近瞧”:

请注意贵妇的面部与头饰、衣着在色层与笔触运用上的对比与差异——质感就在色层的厚、薄,笔触的缓、急对比中实现了!

这一番“近瞧”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般“细腻”、“平滑”,甚至感觉“抽象”、“紊乱”、“粗糙”!这正是油画艺术塑造物体、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色层”、“笔触”。通过色层由薄及厚、色彩由暗到亮的一个逐步递进、相互映衬。求得光线、色彩、质感的千变万化。而实现这一点的则离不开“笔触”,一笔下去,既有素描关系、色彩关系,还要依据物体结构、质感来决定其走势、缓急。从这个方面看,不得不佩

服画者扎实的素描功底与娴熟的表现技法——增一笔不行;减一笔不可!

法式家具那繁复甚至拖沓的装饰构件在画者潇洒、果敢的笔触中被洋洋洒洒却又不失“细腻”地“挥洒”出来。而非像国内的一些画作——细节是被“抠”出来的,近乎“刷油漆”、十足“工匠气”!

以上所传所写仅是个人对于油画、对于作品的一些理解。相信一个画种、一件作品,人们所给出的理解与诠释是不尽相同的。就自当在此“茶余饭后”、“抛砖引玉”了!

有偏颇之处,还望列位老师、朋友指正、批驳!

马昍旼 于2014年9月28日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华夏收藏网)
相关新闻
·马昍旼:远观近瞧“读”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