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中国书画 > 正文

中国“龙女”张凡凡

盘古收藏网 2015/4/22 10:32:53 【字号 】 【关闭

近些年来,在中国文化界崛起了一个文化思想--清新文化。清新文化倡导人们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思想认识上都要秉持"清新"二字,激扬正气,清除污垢。所以,这个文化导向不仅适用于文化领域,更适用于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范畴。这个文化主题的提出,在中国文化界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掀起了中国"清新文化"的浪潮。出人意料的是,"清新文化"的创始人竟然是一个30多岁的美丽女孩--张凡凡。

张凡凡

"气之清浊有体"。这里的"气"是与人的才能、性情联系在一起的。人的才情清浊对作品有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张凡凡的中国龙系列国画作品被赞具有金石、刚劲之正气,尤为生动。张凡凡出生的城市是一个古城,至今还有禹王古城的遗址,那里有一座山,叫龙王山。她常听大人们讲述传奇,捡着满山古老通灵的鹅卵石,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因为她的爱国主义情怀,因为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从十几岁开始,她的梦里经常出现龙,从翠碧的湖中冲出来的龙,天上绘在战旗中的龙,在水池中游的龙,趴在地上补地缝的龙……甚至现实中,夏日暴风雨来临之前,天上出现的龙鳞,虽然那只是狂风吹过的乌云,但是给她留下的是无限的遐想。到北京后,欣赏了故宫的龙、九龙壁的龙的千姿百态,她心中龙的形象更加完美。后来,张凡凡有了画龙的冲动。在画龙时,她领略到了龙的精神:凛然正气、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她画的战神龙有锋利的牙齿、双角、爪、刀鳍、刺尾,还有犀利尖锐的眼神,雄浑、坚韧、力量满溢的身躯,不规则而跳跃的鳞片,象征着果敢、刚毅、勇敢、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祥云瑞气的战神。她的国画作品中的龙正像她的《中国龙》诗歌描绘的一样:"风起惊涛至天际,云行横波纵千里。多少回梦里见过你,多少次梦里追寻你。你气吞日月,叱咤天地。你耸起高山,你力挽大河,你上天入地。呼风唤雨。你淳厚儒雅,雄浑刚毅……威武不屈,中国龙,一身正气。"因此,张凡凡获得了"龙女"的美称。张凡凡对龙的喜爱不仅仅是对这个神物的喜爱,更是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赤诚。

张凡凡作品《天降祥瑞》

张凡凡作品《祥龙》

张凡凡作品《福从天降》

张凡凡作品《无敌战神龙》

张凡凡及清新文化简介

张凡凡,本名张凡,湖北黄冈人,学者,诗人,书画家,词曲作家,歌手,英美文学硕士毕业,中国清新文化创始人、清新文学、书画、音乐创始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庐山白鹿洞书院国学院理事,重庆理工大学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清新文化协会执行会长,中国清新书画院院长,东方华人文化艺术团歌唱家,北京凡凡清新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副院长,清派网(清新文化网)主编。多次在《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艺术评论》《民讯》《民主》《诗刊》《词刊》《散文百家》《北京晨报》等刊物发表作品。她自小爱好古典文化,提出中国清派文学以及清新文化的概念,以此引领中国文化潮流,并有志此生致力于此。2003年,论文《谈我心目中的"清派"文学》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上。至今,先后相继又发表了《清派文学的道德规范》《财富时代,清新企业文化的应用》《清新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风尚》《倡导清新,抵制恶俗》《刚柔相济出清新》《正在崛起的清新音乐》《清新文化生活方式》《清新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一系列清新文化理论 。

"清新"以中国文化为根基。张凡凡倡导的清派文学以中国传统优秀道德为道德规范,是古典文学的现代形式,是纯粹的文学。立本道义,文字清秀,意境高雅,古典惟美是清派文学的特点,也是衡量清派文学的标准。她认为诗是为情感而作,不是为形式而作,这是清派诗歌的特点。评判诗歌的标准是意境和神韵。在这个基础上,张凡凡又提出了清派文化的概念。她指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时常体现出"清"字。尤其是道学,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是传统观念的主要源头。清静无为是道家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三清为道家哲学学说的象征。在儒家、佛家的学说里也常出现"清"字。文化艺术是以哲学为基础的。因此,清的风格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基本风格,是艺术之魂,是意境之魂。"清"是诗美学的重要范畴,在古典诗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清"是中国文艺中的一个独特概念,在文艺的历史语境中,它既是构成性概念,又是审美性概念。凡成为名家大家者,格调必清。可见,清的风格在文艺中的核心地位。这一理论在历史上是有根据的。"清"的概念首先是作为生理学意义而出现在魏文帝曹丕的文气论里,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 人禀气而生,气有清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一直是尊清贬浊。从陆机到钱起的六百多年间,"清"这种非常文人化的趣味已逐渐定型。"清"在先秦出现在音乐评论中,"耳辨音声清浊"。师旷鼓琴的故事,对《清商》《清徵》《清角》不同乐曲有具体描写。西汉张衡《西京赋》:"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将清字与音乐给人的听觉印象联系起来,而清字同时成为形容音乐美的概念,直到后代一直沿用。六朝时用于文学批评,到唐代诗论中,"清"已成为很活跃的诗美概念。但它的内涵直到明代诗论家才加以概括,形成有关"清"的诗美观。由于它自始至终都是与古典文艺的终极审美理想相联系的一种趣味,这决定了它在古典文艺中的重要位置。可以说,"清"是中国文学艺术乃至文化的核心范畴。"新"字,是创新,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的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它有三个含义。首先,"新"字强调的是时代性。"清"本就有"出新"的意思,与"新"组合后更强调了出新、创新之意。清新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是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社会而存在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因而,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其次,古代的"清"大多是柔弱的,张凡凡认为"清"是刚柔相济的,有一种说法叫刚健清新,可见清新可以跟刚健在一起,因为"清"作为形容词是柔弱,而作为动词是刚劲的,体现在艺术上,也包含一些阳刚的作品。第三,"新"相对于"旧"而言的,虽然人们求变求新的态度很强烈,有着喜新厌旧的心理,但客观上讲,并非所有的"新"都是好的、符合人们意愿的,所以必须对"新"进行一定的限定。这种用"清"限定的"新"就是一种好的"新",一种纯净的"新"、脱俗的"新"。清新文化强调文学艺术工作者须有社会责任感,以"仁爱正义,纯真高雅,清新自然"为方针;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等形式弘扬传统文化;以中国优良传统思想体系为道德规范,注重气节、自强不息、刚毅正直、坚忍不拔等民族精神;勇于创新;具体形式如文学、书画、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不限;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是清新文化的特色。清新文化体现了文学艺术家对清新纯粹的艺术风格的追求。文化的本质是创造,这种创造称之为"原创"。清新文化是原创性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可以成为民族和时代的象征,其价值是永恒的。它的产生和发展,单单依靠功利性很强和商业味很浓的文化产业是难以实现的,只有个人和团体呕心沥血、不懈追求,在政府的支持下,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得以完成。只有政府投入或者社会捐助,才能把清新文化办成导向性、示范性、代表性的高水平的文化,它才能发挥作用。"繁荣文化事业靠政府,发展文化产业靠市场。"只有在文化事业大为繁荣的前提下,文化产业才能赖以发展壮大,不可本末倒置,而清新文化目前所处的阶段是文化事业阶段,因此它是需要政府扶持、推动的文化事业。可以这么说,没有政府在政策、财政、舆论等方面的支持,清新文化这一文化事业将步履维艰,不可能更好的实现价值,也不可能实现其长远发展目标:重振泱泱文化大国的雄风,重新焕发悠悠文明古国的荣光,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促进世界文化的健康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融合。先进文化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科学成果,而清新文化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最新理念的再创作,是传统文化的创新品牌,综合古典和现代的精华,使传统文化更赋有时代性。清新文化是倡导"清真"、"清正"、"清廉"文化,是追求真善美和弘扬真善美的文化。首先,清新文化力戒随波逐流,左右摇摆,而是求真务实。其次,清新文化是弘扬正气的文化。清新文化弘扬永恒正义,强调文艺作品反映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的历史发展过程。再次,清新文化是绝眩惑求真美的文化。最后,清新文化是秉承公正、践行清廉的文化。清新文化是积极健康的文化,恶俗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腐败文化,是当代社会腐败现象滋生的。一个社会只要是上升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清廉公正的,人民就是和谐的。而一个社会只要是衰落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腐败的,人民就是怨怒的。因此,我们坚决反对恶俗文化,积极倡导清新文化,必将迎来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概括地说,清新文化出现了这样四个显著的特征:第一、清新文化是一种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坚决抵制畸形文化。在中国当代社会,不少人过于追逐物欲,丧失了对精神的崇高追求,出现了畸形发展的严重现象。尤其是一些人正在奇幻视觉与娱乐假象的享受中消蚀掉对社会生活本质的判断力,沦为被钩魂摄魄只剩躯壳的天真粉丝乃至忘记自己是谁的游魂野鬼。不少人在这种只重技术与金钱而忽视精神的片面追求中畸形发展了。清新文化不但倡导人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而且反映人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批判人的畸形化片面化,让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健康向上发展。第二、清新文化是一种追求社会共同发展的文化,坚决反对奢侈文化。在中国当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可能出现五个手指一般齐的状况。有些奢侈文化助长了社会的片面发展。而清新文化则追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强调人人都应拥有共同的平等的发展机会。在中国当代社会,人民群众并不强烈憎恨贫富差距,而是憎恨发展机会的不平等甚至丧失。因此,清新文化强调社会的共同发展,是对人民群众的普遍诉求的反映。第三、清新文化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文化,坚决超越守成文化。清新文化所追求的创新不是自足的,而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创新。这是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已由赶超的模仿和学习阶段逐渐转向自主的创造和创新阶段。清新文化正是应这种自主创新的历史阶段而生的。清新文化强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格局中把握文化的前进方向,不仅有利于克服民族文化的局限,而且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融入人类文明中并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因此,"清新"不仅是文化的核心、主流,也是人类内心的诉求和共同信仰,这一诉求模糊了宗教和国家的界限。艺术和宗教的融合促进了彼此的发展,而文化正在逐渐取代宗教的作用。道教的三清境、佛教的美轮美奂的雕塑绘画、基督教的唱诗班,体现出了共同的"清新"的超然的境界,人在脱俗中,感受到鸟语花香、小桥流水、清风明月,忘记了世事的烦扰和琐碎,浸润在一片清新之境中,这也是清新文化的重要表现。第四、清新文化是刚柔相济的文化。清新文化追求自然而然的艺术境界,追求合规律与合目的的高度统一。清新文化还是丰富和明朗的和谐统一。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不完全是"洁身自好",还有在抵制和拒绝污泥的斗争中保持自身洁净,不同流合污。因此,清新文化不是单纯,而是明朗;不是复杂,而是丰富。清新文化反对脱离内容的形式雕琢,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与质的统一。近年来,文艺界流行一种清新审美风尚。这种清新审美风尚反映了当代人对清新文化的强烈需求,表现了当代人在浮躁生活中对清新文化生活的向往。一些文艺家倡导文化的清新之风则在更高层面上超越了这种偏于柔弱的清新文艺。清新文化吸收偏于柔弱的清新文艺的合理部分,更容纳并追求阳刚和崇高的大清新文艺,是刚柔相济的文化。清新文化是今天的时代和人民对文艺的要求。今天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新中国建立以来60多年时间里,改革开放30多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同时,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矛盾、问题,甚至很龌龊的东西。这些好的和不好的东西都是社会存在,都会反映到社会意识中来,包括反映到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中来。文艺中势必会出现"浊"和"清"两种现象。不倡导清新就会影响时代的进步。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清新文化是时代的呼声。经过改革开放,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方面已经大大改善,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大大提高。但是,我们不得不指出,在这些越来越丰富的文化生活中,文艺作品"清"者清,"浊"者浊,可谓泥沙俱有、鱼龙混杂。对此,广大群众非常不满意。因此,清新文化也是人民的呼声。清新文化正是应运而生的,既刚柔并美,也刚柔相济,真正做到清而不失之单薄,华而不失之奢靡,巧而不失之纤巧。这不但有利于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有利于人的高尚人格的塑造。可以说,清新文化完全适应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首先,清新文化反对骄奢淫逸,崇尚节俭朴素,符合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其次,清新文化反对投机钻营,提倡精神寻根,符合中国当代社会固本强基的发展要求。清新文化要为基层民众说话,维护和捍卫他们的根本利益。最后,清新文化反对媚俗下流,崇尚健康向上,顺应了中国当代社会正在崛起的发展势头。提倡清新文化就是激浊扬清,就是抵制文化的邪气和暮气,促进优秀文艺作品起到引领作用。清新文化具有文艺作品所特有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功能,以标新立异、独特新颖的姿态不断提升人们的关注率,作用于人的心理层面,让人们感受到"世外桃源"的淳朴之风,缓解人们来自社会生活工作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从而让人们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平和的心态,才能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中国的书法国画最能体现清的风格。凡是主题健康的书画都可以归为清新书画,绘画吸收西画技法,主张中西结合。凡是积极向上,凡是追求公平公正,凡是仁爱和善,凡是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当代社会健康向上的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无论是阴柔还是阳刚的,都是清新音乐所倡导的。首先,清新音乐必定有情,所表达的清新就是一种真挚的感情、一种风情。其次,清新音乐追求高尚的表现,既反对空洞的说教倾向,也坚决反对过度娱乐化的艺术倾向。音乐作品是否清新不能用刚柔来判定,主要看主题是否健康、崇高,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清新"一词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能够很好地概括一种审美旨趣和价值追求。这种审美旨趣和价值追求也不会仅仅停留在诗学、书画等艺术的领域。它对生活、文化特别是文化生活产生深刻引导作用。这就是说,文学艺术要清新,生活要清新,文化也要清新,文化生活也要清新。清新是健康文化的一个基本品格。文化既超出生活、高于生活,但又融入生活、引导生活。文化对于生活的引导作用无处不在。清新的生活、清新的文化则涉及整个社会生活和文化;清新成为整个文化生活的价值指向和品格追求。清新的文化生活旨在对于现实的文化生活的一种超越、从而提升文化生活的品位、旨趣和精神境界。在寻求精神满足的追求中,更有一些人是寻求一种清新的文化生活,那就是从现实生活中超越出来,追求清纯新颖、高雅诗意的文化生活,赋予生活以"清新"的格调。清新的文化生活不能缺乏物质基础,但不以物质的满足为手段,不以庸俗低俗为方式,不以因循守旧为目标,而更注重精神的独立、自由和创造。可以这么说,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都体现了"清新"的文化生活品格。他们向思想的深处、向精神高地进发,为国家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清新的生活、清新的文化、清新的诗学,三者其实是融合在一起的,体现了"清新"作为我国传统审美文化范畴所具有的生命力。

清新文化不仅是狭义的文化,应该是广义的文化,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种思想,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狭义的文化,还可以用于政治、经济、社会、环保等各个方面,事实证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上,清新可以推动社会和国家积极向上发展。张凡凡在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清新企业文化的构想。中国传统哲学如儒家、道家、周易、法家、孙子兵法等思想学说在企业管理中恰如其分的运用是中国企业文化的特色。她提出,清新企业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是自然、淳朴、和谐的企业文化,概括成真、诚、和、德四字特征,即无为之真,诚信经营,内外和谐,道德为本。

2002年底,想出版诗集,找了不少出版社,都说纯文学没有市场。当时流传的都是一些比较低俗的东西,没有道德水准,只为追随市场。她开始思索创建一个"清"字方面的文学流派,翻了一些资料,获得了一些关于文学流派方面的知识,经过研究写出论文《清派文学概述》。

2003年3月,论文《谈我心目中的"清派"文学》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上。不少刊物和网站也转载了这篇文章。文学艺术界有许多反响。有很多书画家觉得我的诗非常有意境,就以她的诗为内容写书法、画画。

2003年6月,张凡凡自费开办了清派网,给文艺家宣传。

2004年5月,她自己印了一本书《古楼梦清》。之后,又得到许多人的鼓励,先后相继发表了《清派文学的道德规范》、《清新文化与人际和谐理念》、《财富时代,清新企业文化的应用》、《清新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风尚》等一系列清新文化理论。

2005年1月我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首届清新文化研讨会。

2005年9月,"第二届清新文化研讨会"。在第二届会上,与会各界知名人士对她发表的论文《清新文化与人际和谐理念》里提出的观点表示赞同,认为清新文化折射出先进文化的显著特征,丰富了新时期的和谐理念。

2006年3月以来,相继在各报刊媒体上开办"凡凡清新文化"等栏目。

2006年8月,清新企业文化推介会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行,她在会上作了《财富时代,清新企业文化的应用》的主题报道,清新企业文化的诞生无疑将成为企业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动力。这篇文章在《企业研究》杂志上发表。

2006年11月18日首届"和谐中国 清新文化"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蒋光化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和道德基础,清新文化是一个流派,是和谐文化的方面军。一方面,宣传了构建和谐文化的精神,另一方面为和谐文化发展增添了鲜活的生命力。"他这段话是准确的描绘了清新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2008年1月26日,第二届中国清新文化颁奖盛典暨第四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发扬十七大精神,坚持文化创新,弘扬传统文化,扬起清正淳朴的文艺之风。

2008年3月,扩展清派网,开拓清新文化网空间。

2008年5月,奥运在即,地震灾情使得国人情系一处。为了鼓舞艺术家坚定信心不畏艰难的精神,"浓墨贺奥运丹心绘河山"首届中国国际名家清新书画艺术作品展于2008年5月18日在北京拉开序幕,画展从5月16日至5月22日为时七天。

2008年7月6日,"浓墨贺奥运丹心绘河山"第五届清新文化研讨会(第三届颁奖会)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会在京举行召开。会上,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安成信给清新文化创始人张凡凡颁发了和谐使者荣誉证书,对张凡凡为社会公益事业及和谐文化传播所作的有益工作予以表彰。与中国音乐学院合作,组织了一次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会,清新音乐是清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008年9月6日,"人文奥运和谐中华"庆祝北京奥运圆满成功大型书画活动暨第二届中国国际名家清新书画艺术作品展在京举行,通过举行颁发证书仪式、爱心笔会等活动体现人文和谐奥运,激发艺术家爱国热情,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2009年7月1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第六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暨第四届清新文化盛典在北京举行拉开序幕。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回顾传统文化建国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展现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研讨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为祖国60周年大庆献礼积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2010年12月12日,"盛世阳光"第七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11年8月6日下午,"盛世辉煌"建党九十周年书画展暨第八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12年10月,"清气华章 共创辉煌" 第九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暨书画展胜利召开。

2013年11月10日,"清气乾坤,盛世辉煌"第十届清新文化研讨会暨书画展在北京举行。

2014年10月26日,"辉煌中国 共筑梦想"第十一届清新文化研讨会暨书画展在北京成功举行。

清新文化会受到国内外高层追捧和推崇,是有历史渊源的,是必然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孟建柱、国务院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杨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欧阳淞、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李智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武警总部原司令员吴双战、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中宣部原部长王忍之、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蒋光化、中央统战部原办公厅主任张志功、韩国前总理李寿成、汤加国公主殿下Salote、多国大使参赞等国内外各界领导、学者、文艺家给张凡凡和清新文化题词,对她在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和鼓励。著名理论家、学者李君如等曾著论文评论清新文化。

党的18届一中全会以来,全国上下呈现出一派清新风气,全国人民为之振奋。中央作出关于精简会议、改进会风的规定,不摆放鲜花,布置的简洁、朴素、庄重、向上,不说空话、套话,一股清新务实的会风扑面而来。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抓作风建设,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倡导节俭,给人们带来清新风气。清新文化积极拥护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和社会稳定和向上发展作贡献。文学艺术不可偏离扬善抑恶的轨道,有必要提倡正面的道德观。由于我国施行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促使了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深化,产生一些矛盾。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偏离了道德方向的矛盾应该用严肃的法律来进行引导和解决。解决矛盾是走向和谐稳定的必经之路,矛盾解决不了就会出现乱糟糟的局面。道德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净化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至关重要。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让人心旷神怡、精神倍增,不良的文化环境让人精神萎靡、躁动不安,甚至严重的危害社会。一方面,要宣扬清新文化,一方面要"激浊"。一旦清新盛行,那些假恶丑就会偃旗息鼓、销声匿迹。我们在文艺工作中贯彻的是'双百'方针,与此同时,我们强调要坚持'二为'方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就要给人民群众和社会提供清新的而不是恶俗的甚至腐朽的精神产品。在文艺工作中,有没有这样的理念,直接影响到文艺的方向和作品的导向。精神产品的商品属性和审美属性这样的双重属性,带来了精神产品生产的"两个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数情况下,精神产品的两个效益是统一的。也有两个效益不统一的时候,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比如,有些很有价值的学术著作,经济效益不理想,甚至出版不了。而一些低俗恶俗的东西似乎市场很好,但给社会带来精神污染,社会效益极遭,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因此,在宣传文化工作中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作为最高准则,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坚决服从社会效益。改革开放以来,文学艺术商品化庸俗化倾向严重。文化拜金主义、一切以市场为取向导致了有些人不惜降低艺术品位、出卖人格来迎合读者和观众,导致文化的庸俗化、恶俗化。有些演员到处乱跑乱演,用一些低级的内容和形式去捞钱,欺骗观众。这些都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污染了文化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文学艺术不可偏离扬善抑恶的轨道,有必要提倡正面的道德观。只有清新盛行,那些假恶丑就会偃旗息鼓、销声匿迹。如果假恶丑不能偃旗息鼓、销声匿迹,真善美永远不能真正盛行,只有坚决灭除假恶丑、洗涤污浊,才能真正弘扬真善美,这个世界才会清新、美好。只有扬起文化的清新之风,通过有效的政策调控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文艺的恶俗化才能得以坚决的遏止,我们才会有一个健康有序、公平发展的文化环境。只有激浊扬清,坚决清除不良不健康的因素,社会风气才能真正得到净化。这正是清新文化的社会价值所在。

她的文字清新纯净有楚辞的凄婉之风,自成一派。有清新文化作品集和个人作品集《红楼不是梦》,获得第七届写作文化节一等奖。

她在文学、书画、音乐、理论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她涉猎书法、国画、油画,其书画作品雄浑厚重、庄重大气、清气逼人、清秀隽永、富有诗意、别具一格。她是位创作型歌手,作词、作曲、演唱于一身。声乐方面曾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学习。专家们纷纷评价,她吐字清晰、声音甜美浑厚兼有童声音质,唱阳刚的歌曲的时候,能够表现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奋进的力量,唱柔情歌曲的时候,能够体现出女性温婉可爱的风情,从而缓解人们来自社会生活工作各方面的心理压力,让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被称为 " 最清新声音"。其代表作《月下佳人》《中国龙》《天净沙》《幽幽风》等获誉颇多。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盘古收藏网)
相关新闻
·中国“龙女”张凡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