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图3
粉盒用于盛放妆粉、胭脂、黛粉,也可盛放香料和香油,是古代妇女闺房中不可少的器皿。古代妇女使用妆粉兴于战国时期,妆饰形式丰富多彩,用粉装饰面部,用胭脂涂抹两颊,用黛粉修饰眉毛,至唐代非常流行。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粉黛借代后宫诸女,并以此反衬杨玉环惊人的美貌。粉盒在唐代已有烧制,到宋代盛行。粉盒盛放香料的实物也有出土,如河北易县静志寺舍利塔塔基出土一件宋代定窑白瓷盒,盒内面墨书三位施主姓名,又各施香一两或半两,且署明年月为太平兴国二年五月二十二日,此盒可作盛放香的盒子使用。 宋代粉盒造型多样,有圆形、瓜棱形、八角形、石榴形,以及双联盒、三联盒、子母盒等。唐、五代粉盒装饰较少,一般素面为多,以釉取胜。宋代纹饰较多,盖面模印各式花卉,图案富于变化,其中有折枝牡丹、莲花、团花、菊瓣、莲蓬等。越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都有烧造。粉盒造型精巧、纹饰丰富,与女性的生活、情感和审美有着密切的关联。笔者整理了一组宋代瓷粉盒资料,介绍如下: 镇江市南郊黄鹤水泥制杆厂北宋墓出土1件青白釉带盖子母粉盒(图1),通高5.4厘米,口径10.6厘米,底径6.7厘米。盒内中心塑一小猴,周围分布荷叶和三个小盒,在盒壁、猴、茎叶上点褐彩,与青翠欲滴的釉色相映生辉。此盒内三个小盒除放置粉外,也可放置黛、胭脂化妆颜料。 镇江扬中永鑫堂藏景德镇窑青白釉带盖印花纹粉盒(图2),通高5.8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盖微隆,盒子口,浅腹,平底;盖面模印花卉纹;胎白略粗,全器施釉,口沿及底无釉。 镇江市乌龟山北宋墓出土一件景德镇窑青白釉瓷粉盒(图3),通高10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4.4厘米。器呈瓜形,盖顶下凹,瓜蒂形钮;盒子口,平底微凹;盖身刻划菊花纹,器身刻划花叶纹;胎洁白细腻,全器施釉,口沿无釉,釉色莹润透白。 镇江宋墓出土景德镇窑青白釉粉盒较多,有些粉盒底部还有戳记,如在火车站北宋墓出土的1件青白釉粉盒,底部就有“□家合子记”的戳记。据考证,景德镇湖田窑遗址也发现有北宋时期盒底部有“段家盒子记”、“吴家合子记”、“许家盒子记”等十多家作坊牌号。一家作坊的产品在社会上赢得声誉,很快便有其他作坊建立起来,各家为宣传自己的商品,在器物上戳印姓氏名号,扩大销路,进行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青白瓷是我国宋代时期烧造的瓷器品种之一。它以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闪青而得名。晚清称为“影青”、“映青”等。宋代文献仅见青白瓷一名,无影青之称。晚清至民国有“隐青”、“映青”、“印青”等名称。如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宋代烧造青白瓷的瓷窑较多,而以江西省景德镇窑所烧造的青白釉瓷器最佳,无论数量、质量、造型、釉色都无可相比,集中地代表了南方青白瓷系的最高水平。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江苏 刘丽文 李荣生) |
视点
商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