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中国书画 > 正文

书法课老师有话说:书写不能等于书法

盘古收藏网 2016/10/8 11:24:56 【字号 】 【关闭

书法课现在已走进了课程表,但许多人却没有把书写与书法分清。上好书法课,先不要把二者混淆起来。

一般而言,书写早于书法,书写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书写的升华。书法是书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书写,但书写却未必是书法。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只停留在书写阶段,而并没有上升到书法层面。

从功能看,书写重实用,要求尊重汉字的字型本身,如实反映汉字原貌。这样既能保证一定的书写效率,同时又便于保证信息无遗失及传递的效率。清晰、正确、快 捷、明白易懂,易于流通,是“写字”必须考虑的因素。这其中,强调的是汉字书写的一般性、统一性和标准化、程序化,而对汉字书写的个性化、夸张化的表现形式则非常忌讳。汉字书写发展史上,各个历史时期几乎都有自己的官方通行文体,如秦篆、汉隶、直至后来的宋体、馆阁体等,可以说,都是强调书写的标准实用性,冀以保证各种信息准确及沟通的畅达。所以,在官方公告、文献经书乃至科举考试中,均有严格的书写要求。到后来,印刷术的发明,把这种实用性推向一个新 高度。今天,我们以大量字库为依托的各种形式的文本电子录入,亦正是这一发展逻辑的自然延展。

与汉字书写相比,书法显然有着另外的功能。书 法重艺术,重审美,要求书写主体经过自己主观感悟而弛思造化,依托汉字结构进行再创造,破“法”获“意”,以抒发自己情感,使字的气势风神表现出独特的艺 术美和魅力,并给人以情感共鸣及熏陶作用。所以,书法本质上是一种抒情写意的艺术。唐代著名书论家孙过庭认为,书艺之道,奥妙在于“达其情性,形其哀 乐”。也就是说,点线笔墨,疏密聚散,无不是书家心情意绪的外化。故世有“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之论。

显然,“清晰、正确、快捷、明白易懂, 便于流通”之类的要素,已不再是书法所必须考虑的内容。为了追求线条的情感表达特质,书法创作主体甚至可以牺牲这些要素,来达到某种特殊艺术审美效果或境 界。在这里,书法的魅力不再冀求于标准化和统一性。相反,随性、浪漫、夸张等个性化因素成了其艺术生命之源。

也正因为此,在书法领域,我们才能见到各种个性鲜明、神态迥异的各门各派的书体,而在重实用功能的书写领域却鲜有所闻。

书 写与书法在功能上虽有不同,但也有共性。二者皆以汉字为对象。书写是书法的基础,没有书写即无书法。书写在保有其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内在地要求一定的艺术 美感;而书法在强调艺术审美功能时,也必然保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实用与审美,在书写与书法之中侧重虽然各异,但均不可偏失。王羲之说:“夫欲书者,先干研 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若平直状如算子,上下方正,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化耳。”此论阐 明了书写与书法的关系,同时也提醒人们,书写之美与书法之美并非同质,不能混同。如“平直状如算子,上下方正,前后齐平,左右均衡”是排列整齐工整的书写 之美,却是追求“跳跃、飞动、神采”意趣的书法之大忌。

今天多数情况下,老师(家长)在谈学生(孩子)作业或试卷卷面时,实际上是在说其书 写的问题,但他们却用了书法的标准和语境说事。所以,许多教师(家长)本来是为了解决学生(孩子)的书写问题,却把学生(孩子)硬生生地送上了书法学习的 轨道上,事实上是在用书法的方法来解决书写的问题,并不对路。书写与书法显然有着不同的功能、标准及要求,其训练方法与路径大相径庭。教师(家长)这种自 以为得计的解决方式,无疑是让学生(孩子)再次“误入歧途”。所以,在经过了较长时间艰苦的“书法训练”后,学生(孩子)的“书写”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就很 好理解了。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相关新闻
·书法课老师有话说:书写不能等于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