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之 自故宫搞文创开始,文创产品炒得越来越热,最近颐和园又将文创产品玩出了新花样,开始在淘宝上店铺了,店铺名叫“颐和园皇家买卖街”,看到名字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这是在弘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吗,怎么就让人感觉有点掉价?来啊,让我们互相伤害啊? 在“颐和园皇家买卖街”线上商铺中,产品则囊括家居饰品、皇家生活用品、图书音像、服装箱包、办公文具、旅游纪念、皇家生日礼物、艺术品八个门类,推出“摸摸它益兽”和“货色生香”两个系列。 逛遍整个店铺,累计销量1600余件的这把颐和园尺子书签,你会感叹,中国的纪念品总算上道了,不论是颜色还是图案,总算是少了些大红大绿,大龙大风,功能使用起来着实便捷,而样子也能使人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氛围。 看到这些,大家一定明白了为什么除尺子书签这件单品外其他产品都无人问津了,我敢打赌你敢把它带回家里,妈妈们一定会再次提起陈年旧梗骂你败家子儿。倘若单独对颐和园文创产品揣摩一番的话,无论是艺术创意的运用上还是产品制作工艺上,较之数年前确实产生了不小的变化,廉价的串珠、薄若无物的记事本早已不见了身影,然而在“颐和园皇家买卖街”线上淘宝店铺中,大多数文创产品仍以服饰、冰箱贴、钥匙扣、橡皮擦、尺子书签等为主,是以一种消费附属品的形态而进入消费行为中,从而在这一层面也将文创产品的艺术价值局限在了小配饰、小器物这一范围内。 只想扮微笑脸说一句,“评价方未及时做出评价,系统默认好评”,真的是好评么,还是网友们真的是懒得评。 再次回到文化创意产品上来,将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文化与周遭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发生碰撞,使得民族艺术等非物质形态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看,文创产品的实际有效价值不容小视。在国外文创产品并不陌生,一些经典的形象或象征独有民族特色的境外文化创意常常在世界范围内游走、交流。让我们一睹国外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芳容回回神,看看国外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长什么样。
大英博物馆的小黄鸭
英国家庭的浴缸里往往漂着几只橡皮小黄鸭,因此这只逗趣十足的小黄鸭成为承载很多英国人童年记忆的符号。1970年,歌手吉姆·汉森创作了流行歌曲《小黄鸭》,小黄鸭从此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元素。大英博物馆推出了一套小黄鸭纪念品,萌萌的鸭子们或装扮成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司、或头戴印第安人的羽毛头饰。装扮成古罗马战士的小黄鸭,黑色的上衣系着白色的排扣,下半身啤酒肚很是圆鼓;维京海盗小黄鸭那眼神……这些小黄鸭,间接展示了大英博物馆包罗万象的收藏品。
大都会博物馆的河马陶塑
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导览封面
当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一的蒙娜丽莎怀中抱猫时候,还能笑得出来么。而这一名画也屡屡出境并变身,融入到各种文创纪念品之中。上图中即为一本卢浮宫导览手册的封面,在这幅封面上,蒙娜丽莎怀里多了一只猫。 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与颐和园文创产品相比之下,两者的文创产品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国外博物馆大概将文创产品分为两类,一类可以拿英国的大黄鸭为例,这个曾经漂洋过海来看你,几乎游走了全世界的生活化卡通形象作为英国趣味性十足的代表,即使是在博物馆也一眼能认出它的英国化特性。另一类则较高程度还原了艺术作品的本来面目,而仅仅只是在大小和材料上做了些许处理使其更为便携。 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这三个博物馆可以看出国外博物馆文创产品与中国博物馆的不同之处,国外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更多保留了本身的特质,而非生硬地将所采纳的艺术元素与生活物件强硬地结合在一起,没有很清晰地指向性,即将本国的艺术原始地保留下来。而颐和园文创产品,则过分地将艺术形象与生活日用品迭代在一起,难免会有些哗众取宠之感。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国家代表的文创产品,未来的发展将何去何从,我们是如视珍宝般地庆幸它能为我们所有,还是堂而皇之地把它穿在身上,系在腰间? 本文系新浪收藏原创评论栏目《艺术爆米花》,文中皆为作者个人观点。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新浪) |
视点
商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