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北京故宫城墙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最彻底大修。故宫城墙修缮,与故宫修文物的宗旨一脉相承,都是“整旧如旧 ”,其中替代用砖是关键之处。故宫用的城砖是中国古建中特有的青砖,其中又以“临清贡砖”名声最劲。 根据《天工开物》的记载:“若皇居所用砖,其大者厂在临清。”故宫所需城砖,多来自京杭大运河两岸土质较好的地区。山东临清一带,由于水土精良,所制之砖细腻坚硬,便成为主要的制砖地区,“朝廷岁征城砖百万”。砖制好后,一块块用黄表纸封好。官船过临清码头到京城,必须捎带临清贡砖40块,民船、商船则捎带20块,均为义务摊派。到通州的张家湾码头后,再从陆路装车转运到京师。每次黄河泛滥时,总会留下一层细沙土,覆盖在当地的黏性土壤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沙和土层层相叠,一层红、一层白、一层黄的泥土,像莲瓣一样均匀清晰,当地人称之为“莲花土”。这种土沙黏适宜,细腻无杂质,烧成的砖“击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现在砖的硬度一般是70号,而当时的临清贡砖基本上都在100号以上。国家文物所曾经用回弹仪对临清舍利宝塔上的临清古砖进行测试,硬度竟然能达到200号,比一般的石头还要坚硬。青砖烧好后,砖上都刻有生产时间、地点,以及窑户(相当于窑厂厂长)、作头和匠人的姓名。一旦贡砖出现问题,就能按“名”索骥。 临清砖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止于清末,历时500余年。在其最繁盛的时期,境内砖窑多达万座,窑工有几十万之众。清朝时候,朝廷还会下赐黄马褂以示恩宠。由于临清砖的烧制大多以豆秸为燃料,据《临清州志》记载,方圆千里的州县都争相往临清运送豆秸,每年所用豆秸近亿斤。或许是烧砖的“副产品”黄豆生产得实在太多,还催生出了一种非常有名的街头小吃——托板豆腐。 但是,故宫多次修缮,极少用到临清砖,因为临清贡砖的传承断了。1949年后,临清青砖停止了烧造,贡砖窑基本废弃,技艺一度失传。直到2007年,这门手艺才逐步恢复。7年后,临清第一批实验用砖运抵故宫,又经过2年多的风雨侵蚀和各项实验,这根断了的线才重新接上。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新民周刊》) |
视点
商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