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拍卖已引起了不少古玩爱好者的关注。区别于拍场拍卖,微信拍卖不但能够随时掌控拍卖进度,消费者还可直接与拍卖方对话,获取拍品更详细资料。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微信平台上主要存在群拍卖、公众号拍卖和朋友圈暗拍3种拍卖方式。然而在无实物竞拍的网络环境中,消费者能够参考的仅是拍卖商家图文信息,微信拍卖虽然为消费者参拍提供了便利,但其中也暗藏着不少陷阱。 陷阱1 权益难保障 “因为喜爱玉石料,便加入了一个有159人的翡翠原石拍卖群,并花费1000元购买了一块切口紫的玉石料,不想这竟然是一块靠撒荧光粉作假的料子。”消费者周先生表示,在玉料没有到手之前,群主就用已经被他拍下的切口紫玉料向群里其他人做推荐,周先生在群里表示这块玉料已经被他拍下,随后群主便将周先生踢出了群。而当周先生向群主质疑玉料作假时,群主已将周先生拉黑。 在微信拍卖群中有类似遭遇的并不止周先生一人。邮币卡收藏爱好者小于刚被藏友拉入一个纪念币拍卖群,就发现正在群中拍卖的纪念币比市场价还高,随口道出真相的小于很快便被踢出群并拉黑,“微信群拍卖实在不靠谱,哪怕是熟人推荐都有可能被骗”。 资深拍卖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相对正规的微信拍卖群,进群需经过群主审核,通常会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开始竞价,拍品成交以主持人落槌为准,价高者中拍,竞拍成功的48小时内,买家需将成交价与一定比例的佣金打入指定账户,欠款到账后将安排拍品寄出,并且有包退的承诺。但也有一些并不正规的微信拍卖群,群内人员可以随意加人入群,成员较为混杂,拍卖时间也很随机,这样的群组在交易时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陷阱2 退货限制多 相较于只对特定人开放的微信群拍卖,公众号拍卖则公开透明的多。北京商报记者查询了微拍堂、乐拍堂、意拍、大咖拍卖等多个拍卖公众号后发现,这些平台仅是扮演一个中间人的角色,商家可以在平台上上架拍品,自行制定保证金或者佣金数额,成交后平台会抽取一定的服务费,然而就是这样看似正规的拍卖流程,依然难防不良商家欺诈消费者。 “在截拍前看上一串蜜蜡手串并成功拍下,虽然也跟商家详细了解了拍品,但是收到货后却发现手串上有细小裂纹。”消费者宋女士表示,商家称细小裂纹不影响佩戴拒绝退货,平台方也表示细小裂纹不属于退货事由,“隐瞒拍品瑕疵本就是平台方和商家的错,但是这二者却不愿意为此承担责任”。 北京商报记者咨询了乐拍堂相关负责人后得知,拍品与图片严重不符或者拍品数量短缺属于必然退货事由,但是如果消费者到手后觉得实物不符合预期等因素,不能成为退货的理由,“如果出现不属于必然退货事由的情形,我们会派专人进行处理,但是对于一些细小瑕疵问题,其实有时很难分辨是由消费者造成的还是商品自带的”。 陷阱3 价值差异大 虽说拍品不保真已经是拍卖行业默认的规则,但是在微信拍卖中,即便是真品,真正的价值有时也会被过分抬高。刚刚收到暗拍拍品小叶紫檀手串的李女士表示,虽然珠子圆润,也确实是小叶紫檀,但料子嫩、油性一般,并不值得最后拍得的价钱。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微信拍卖上的拍品大多在5000元以下,上万元的较少。但是同一类别的拍品,价格却有很大差异。在微拍堂中,品质相似的松石手串,从564-2400元均有;较为稀有的碧色和田玉手串只竞拍到276元,印章的价格却有1200元。 “一般玉石买卖都有鉴定证书,但是玉石拍卖却不提供鉴定证书,拍前只能根据商家提供的图文资料做判断,因而有时拍品到手后才发现价值被过分抬高。”消费者马先生表示,此前就有人因拍品价格与实际价值差异大而要求退货,商家却往往会以鉴定不准为由推脱,而且拍品到手后鉴定费用需要消费者自己承担,只有鉴定拍品为假时商家才会补鉴定费,但是拍品大多为真,只是价值不高而已,因而商家并不担心消费者做鉴定。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王嘉敏/文 代小杰/制表 [消费提示] 勿贪便宜 善存物证 针对微信拍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北京市东易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虎表示,微信拍卖也属于网络拍卖,目前国家对于网络拍卖并不禁止,但需遵循《拍卖管理办法》的规定,拍卖活动必须由取得一定资质的拍卖企业来举行。但事实上,消费者有时并不清楚微信上的拍卖主体是谁,有没有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消费者一定要有保存物证的意识,“拍卖前一定要了解退货的要求,确认拍品无误后再签收,这样能规避很多后续纠纷”。 微拍堂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微信拍卖其实很看重契约精神,在消费者还没有与拍卖商建立良好的信任基础之前,为了避免纠纷,可以选择已进行过个人或者企业认证,并且已经缴纳消费者保证金的电影,这能在消费者拍卖时提供更多一层的保障。 此外,一些拍卖商为了吸引消费者,通常以捡漏、低价、零元拍等关键词吸引消费者,但事实上,这些低价拍品有些品质十分低劣、有些根本就是造假,还有一些虽然竞拍价格低,但却需要支付较为高昂的运费,以此来获取非法利润。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北京商报) |
视点
商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