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随手涂鸦的向日葵,成为了著名品牌皮包的图案;齐白石的画作搬上了茶壶;莫奈的油画被设计成信用卡……生活用品、随身物件、日常用品、地板墙砖等,一旦与艺术品攀上关系,它们的身价就能迅速“涨”起来。在这背后,一种名为“艺术授权”的生意模式也由此浮出水面。 普通商品也能玩“高贵” 其实,消费者购买被艺术授权过的商品,往往是出于对艺术家作品的喜欢,相对于昂贵的画家原作,这些印有艺术家作品的商品,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其价格也在他们的经济承受范围内。 那么,艺术授权一般是如何进行的?记者了解到,比如某企业为了获得艺术品的艺术授权,除了支付一定数目的最低保证金外,还要将销售额的10%作为授权费返还给艺术家或其后人。事实上,艺术授权商品的开发成本比普通物品要高,但它们的利润却比普通礼品高30%左右。 “一幅齐白石的画价值百万元,普通的杯子只要几十元,但印上他的画就能涨到上百元,而从这个杯子上收到的授权费就有百万元。”上海立丰艺术机构艺术总监黄泷说。 “就像作家和歌手可以通过书籍和唱片的出版发行获得版税一样,用艺术授权的模式让画家作品搬上杯子、钱包、衣服,同样帮助艺术家实现收益。”他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在这个过程中,艺术授权企业实际上扮演着类似于经纪人的角色:它要承担监控的责任,如产品开发的种类、数量以及销售情况等,从而保障艺术家的利益。 版权保护仍缺乏 其实,艺术授权市场在我国还在起步阶段,但在国外却有一定的历史。纽约、伦敦、法兰克福等都有专门的博览会在做艺术授权的交易。据统计,在国外,艺术授权每年能有18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相当于艺术品原作销售市场的2—3倍。 “以前我们是买国外的作品版权,给别人付版税,现在我们也可以把版权卖给国外,收他们的版税。” 黄泷说。 不过,如何拿到艺术品的版权,倒是件颇费心思的事。按照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要取得所有有继承权的继承人同意,才能取得过世的艺术家的画作授权。 “拿齐白石的作品来说,他有好几个子女,在北京、湘潭等地,家族有数百人,相互之间联系也不多,对于艺术授权的接受程度也不太一致,要拿到授权需要一定的时间沟通。”艺术评论家饶天融分析。 此外,饶天融表示,正版商品遭模仿、作品版权受到侵犯等现象,使国内真正做授权的企业屈指可数。“大量粗制滥造的复制品和衍生品的出现,使生产企业深受其害。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与艺术家签订授权合同时,也容易在权利种类、地域范围、期限等方面出现分歧。”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国际金融报) |
视点
商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