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中国书画 > 正文

“一个人”的独立——杭法基的艺术朝圣路

盘古收藏网 2017/11/3 16:59:49 【字号 】 【关闭



  默默地
  我走过的路
  就象暗夜中寻找星星
  淡淡星光
  点亮了一盏心灯
  顺着弱弱的光
  我找到
  曾经丢失的
  勇气与自信
  ——杭法基 2017
  文/楚寻欢
  2012年,年近70的杭法基一个人来到宋庄。
  他坐在简陋到下床便是工作室的家里,开怀地笑声总是给人一种格外的温暖。
  他很早就习惯了一个人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
  在宋庄,他说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要把牢底坐穿,这是他理想的人生归途。
  宋庄的自由、包容以及先锋精神与杭法基一以贯之的求索精神不谋而合。他要的是一份自在,而宋庄正好给予了他这份自在得以延伸的土壤。



  杭法基画案前手书的自省语
  “人生路慢慢走,不着急。”这是杭法基手书,贴在家中墙壁上的一帧小条幅。
  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在于此处的自由与先锋气息契合了他大无畏的求索精神,宋庄粗茶淡饭的生活便成为了他艺术翱翔的领地。
  杭法基先生有题画一则:“心安便是归处。”这正是其摄心切念,臻入唯道集虚、无碍自在之明证。



  范迪安在2002年出版的>>杭法基抽象水墨画集<<前言中写道:
  “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是改革开放条件下具有时代性的艺术课题。……在回顾和评价近20年现代水墨运动的实践进程的时候,我(也包括不少艺术评论家同仁)总是会想到有一位属于最早从事水墨实验的画家之一的人物,那就是杭法基。他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以水墨的抽象表现为专攻的目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历久经年,他在营造自己的艺术世界和表现自己思想情感上达到了自足的境界,终成自己的一家面貌。
  ……他的作品看上去画无定法,随机应变,形态多样,但贯注了饱满的人文关怀,让人从外在的形式中感受到内在的文化品质。可以说,这是一种以抽象形式为表现语言的文人画。
  他甘于淡泊的生活方式则使他的作品有着发自内心的激动,却无外界尘世的喧哗,……我以为,这个世界展示了杭法基的处世态度与人生理想,也让人与它的纯粹品质发生共鸣。”
  相对于时下艺术普遍被金钱与权力所绑架的中国特色语境,杭法基先生的艺术选择似乎来得格格不入,作为国内第一批抽象实验水墨探索的杰出艺术家代表,沉默与纯粹成为他的一种常态。
  行者无疆,艺术是一条不归路,艺术也是一份人文情怀,艺术之路只有孤独与坚持的寂寞,永远没有成功。
  大隐隐于市,亦唯有大隐方能纵享寂寞之清福。如果说“寂寞”也能标榜的话,那份成功是回馈给他人的精神食粮,而“一个人”的独立才是留给自己的清福。
  


  

  杭法基70年代末的拼贴画
  一、不断否定的艺术朝圣路
  1945年,杭法基出生于安徽当涂县。当涂是诗仙李白的终老之地,在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与文人情调中长大的的杭法基从小酷爱书画,文采斐然。
  上世纪80年代初杭法基走上抽象实验水墨之路后,便开始在中国美术馆、江苏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抽象水墨与拼贴作品展览,,90年初曾赴美国举办个展。他先后完成了>>宇宙<<系列、>>书象<<系列、>>抽象水墨文人画<<系列、>>魔方<<系列的创作,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梳理,其文其画80年代早中期便见诸于>>江苏画刊<<、>>美术<<杂志、>>中国艺术<<丛刊等各类专业刊物,对外刊物>>今日中国<<在80年代与90年代末曾两次专题向海外介绍其抽象水墨作品(7种文版)。
  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的艺术很难见到,一位朋友悄悄送给杭法基一本介绍西方现代艺术的小画册,其中马蒂斯,马瑟维尔等大师的拼贴作品使他感到异常兴奋,加上当时文艺界“冰融”的形势,也促使他由刚开始的布贴直接踏入受西方现代艺术影响的拼贴画,并将当时学的油画版画国画中的可用因素融入其中。



  >>宇宙<<(上)、>>魔方<<(下)系列



  >>关羽<<-1996年



  >>书象<<系列选-2001年



  双联画选:蒙克的悲情-2001年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杭法基的美术作品发表与展览搞得火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作品中过强的工艺性与装饰性却又让他意味索然,加上难以割舍的水墨情愫,使他又重新拿起了毛笔回到水墨创作中来。拼贴艺术经历中的抽象因素对杭法基思想上的松绑与解放,反过来成为促使他当年由传统与写实的方法直接跨入抽象实验水墨探索最主要的动力。
  岁月蹉跎,时光荏冉,往事总是叫人不堪回首,尽管青少年时代曾留下过不少凄风苦雨的记忆,但也有过许多开心快乐的日子。在那个“红色”年代,杭法基自诩幸运地远离尘嚣,沉没在江南农乡深处,笔下很多农民的形象便一个个心无旁骛昭昭然寂寂然地跳浪通脱出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杭法基大病难愈,意志消沉,最后居然挺过来了。他不无感怀道:“现在老了倒活的好好的。”
  那段岁月给他留下的不只是人生唏嘘,也埋下了一份精神依然的感恩。



  抽象水墨文人画系列选:吟风弄月-2006年



  抽象水墨作品痕面壁>>痕迹<<局部-水墨-2006年
  2010年开始,杭法基开始步入观念性当代艺术>>消解<<系列的实验与探索。
  在2015年“一个人•杭法基水墨消解展(今日美术馆)”中,杭法基把一些日记、票据、画册、各种各样的报纸等裱贴拼撕成画面,非常有意味的是他留下了原件复印件同时展出。
  其中的一件装置作品——>>生命树<<由一位已谢世老志愿军战士陈健老人数本日记搓成绳带半捆绑而成,象征着人的一生都在向往挣脱捆绑与束缚的自由。






  杭法基“消解”系列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是将各种文本资料“摧毁”之后“重构”的过程。他淡化与消解了艺术形式的探求,结合社会与历史层面的思考及所涉物的解构,以及将解构之物回归到视觉美学的源头。
  批评家殷双喜说:
  “作为一种微观叙事,他反映“底层”视角。
  杭法基把别人的日记复印件让你翻,原件打碎让你看,他不是一个个人的自传,是一个底层民众整体性的呈现。”
  作者在“解构”它者的同时,似乎也在“度过”的过程中“消解”自身。这种面对人生废墟般的终极思考一直伴随着杭法基不断否定的艺术朝圣路。
  消解与重构的过程,是老僧坐禅般的生命体悟过程,也是饱含人文关怀之真诚的杭法基向社会化茧为蝶的发声练习。



  >>老居士<<-杭法基水墨肖像系列
  二、欲揽狂草入画来:我是无象法门
  从2012进入宋庄开始到2014年,杭法基在闲暇之余创作了>>宋庄人<<系列水墨作品,这是传统水墨人物的延续与拓展,与作者当代艺术形成相悖与共生的关系,是作者在艺术上两条腿走路的产物。
  >>宋庄人<<系列取材于杭法基的当下生活,延续了其对底层人物的悲悯情怀之观照。一开始只是利用一种习惯性的传统文人似书写表达,依循着这种不自觉地倾情投入,之后的大量小尺幅>>人面壁<<系列与大尺幅水墨肖像系列竟让他欲罢不能,他游曳于东西方视觉经验的水墨肖像表达日趋成熟。



  >>老烟鬼<<宋庄人系列-40x40cm-2014年
  杭法基尝自谓:
  “我是‘无象’法门,不为风格主义所捆绑。当艺术成为一种生存方式,作品也就成为生命‘度过’的痕迹。当一种面貌与风格达到饱和依然多年持续,也是一种重复与自我抄袭,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市场’。艺术不是为‘变’而变,而是顺应内心真实的感觉、激情及理性的思考‘自然生发’而不得不变。”
  杭法基“消解”与水墨人物类交叉型时段的创作,是东西方精神观念上有所差异的不同创作形式。与其说是两条腿走路,不如说是一种人类对不同未知经验的好奇体验尝试,不管是何种尝试形式,最终都是个人社会经验的体悟与表达,在艺术本质上殊途同归。



  >>无房者的烦恼<<(人面壁选页)-2016年



  克里希那穆提(人面壁选页)-2016年
  具有东方根性识别特征的中国水墨承载着文人思想已逾千年,且延绵不绝常变常新,这种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在个性与时代语境上的共鸣便是卓然独立的中国式发声,自然也是独具东方魅力的当代艺术表达。因此,相较于受西方影响以观念为核心本体的“消解”,杭法基的水墨肖像在我看来便是更有意味的形式,这种不囿于古今中外的前沿经验,最终回归于原生本体的当代表达让我尤为亲近与偏爱。
  他的水墨肖像是局部抽象整体有“象”,近看抽象,远看则是“意象”与“具象”的旷达,亦可视为“心象”之表达。这种“心象”是融合了西方表现主义画面结构的视觉呈现,是中国写意精神的当代延续与发展,是某种内在浑然一体潜存人性的“禅意”抒怀。
  杭法基先生的水墨肖像线条散淡天真,笔墨情趣盎然,若中若西,不管是构图还是皴擦点染与传统绘画程式都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却分明彰显着东方根性的内美与张力。这种水墨肖像饱含似是而非的意味,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新鲜与活力。



  >>呐喊<<系列(人面壁选页)--2016年
  【呐喊】/楚寻欢
  盛世中国,
  只有你还未曾见过我。
  我是北漂的游子,
  我是留守的村妇,
  我是秋天衰败中零落的树叶,
  我是无数个水滴汇成的我......
  纸醉金迷的神州,
  雾霾重重的奔跑,
  穿过侵略者得逞的淫笑;
  心悸的愤怒,
  坠入装满房贷的理想家园。
  而它们,
  都是声声呐喊
  力竭的理由。
  ——观杭法基水墨组画>>呐喊<<题记 2016/10/22
  从美国现代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德库宁、戈尔基等人到中国的梁楷、八大、徐渭等,我们都会找到一种人性中喷涌而出的生命雄强,中国传统文脉中张旭、怀素等人在狂草书写里同样充斥着中国文人瞬间永恒的激情脉搏。
  “欲揽狂草入画来”,传统之经典是今人之养料更是我们赖以颠覆之基石,杭法基创作过程中无古无今、无中无西切入当代意识的创作精神便是其自我绘画语言得以呈现的不竭动力。他以暗含理性的神秘之心象昭示着一种人性潜在的觉性,以示他对艺术本源划分的质疑。



  巨幅人像系列1-2017年
  他笔下的>>老居士<<用散淡勃发的笔墨线条,谱写出人性中无尽的沧桑与苦涩,暗含意味绵长的空灵与禅机;>>呐喊<<中“民生问题大如天”的潜台词呼之欲出;>>无房者的烦恼<<以简朴凝练、蕴藉无穷的线条勾勒出一个扭曲的灵魂;>>老烟鬼<<中夸张到让人琢磨不透的表情,令人颤栗的眼神使观者屏息,莫敢倪者也!还有那一幅幅在酣畅奔放的水墨交响中绽放的巨幅人物头像,让我读到了一种信笔直取的快意、人类情感深处的神秘与压抑以及梦游般的生命激情,如此种种,它们汇聚成墨舞春秋的当代众生绝唱。人性的孤寂与悲悯在画者、观者与第三方介质之间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共鸣。



  杭法基工作室
  三、“一个人”的独立
  当代艺术的独立性便在于不苟合于流行的离经叛道,这与中国禅文化所提倡的颠覆精神不谋而合。艺术的当代性也可谓时代精神,这种富含先锋启蒙、自由独立意识的时代精神也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原生力量。当代、现代和传统都只是称谓名词,真实地面对自己当下的生存环境与体验,是当代艺术的首要态度。
  从中国抽象水墨的第一批先行者到花甲之年的为艺北漂,杭法基以鲜有的激情与毅力坚守着自己的艺术情怀与理想。他站在时代精神之前沿,一直没有停下探索与思考的脚步。他的艺术是一个人的独立,这种独立性饱含善意的情怀,脱俗的意志,这种独立性更大的魅力在于其人格纯粹与胸怀宽广相融的精神高度。



  巨幅人像系列2-2017年
  杭法基几十年如一日以“一个人”的独立,恪守艺术的纯粹与孤独为乐,他对当代水墨一如既往自由无惧的探索激情,谦卑而与人为善的悲悯情怀构成了他的生命状态,这种生命状态是源于人格与人性的更博大而深邃之艺术,其艺术修养与综合品性让他位居那个年代最优秀的艺术家之列当之无愧。
  人永远在寻找心灵归宿的路上,只是艺术刚好成为了他今生修行的一种凭借。
  先生之谦卑慈爱,常引逢者激赏,在不断地否定自我中前行,于忘我与孤寂中我绘我法,浅唱清欢,安贫乐道如此,杭法基先生艺术人生的动人之处便在于我们喧嚣浮华中渐行渐远坚守本真的力量。



  巨幅人像系列3-2017年
  阿瑟达夫说:
  “凡是满足内在需要的表现手段都是神圣的,而抽象艺术与神圣永远连接在一起。”
  正如杭法基先生所说:
  “内心潜在的需求,就是喜欢。任何形式都是随兴致而行,但一种形式一旦开始,就想玩到一种新的高度或自己很满意与过瘾才行。”



  杭法基巨幅水墨即兴创作中
  艺术是人类发明的一个词语,它天生具有精神指向,这种精神指向因其莫衷一是的抽象意义而神圣。
  人生犹如游戏,艺术莫不如是。纯粹、本真而又蕴含内在的当代性是杭法基的艺术追求。
  艺术离不开人生,人生自成艺术。一个总是否定自己,喜欢与自己较劲的人,充满着无限的激情与能量,他是艺术的殉道者。



  杭法基在巨幅水墨人像前留影
  我无意亵渎那份肯定抑或否定,我唯相信生命的清净自信和善。
  一位心怀天下,悲悯苍生的艺术行者,他行走的足迹必将澈照众生心安自在无碍的欢喜。
  当他说,他在水墨淋漓中,找到了与德库宁对话的酣畅。
  那一刻,我与他欣喜相契......
  2017年10月26日于京东燕郊
  作者楚寻欢:原名王绍军,来自楚国的南蛮北漂客,喝尽欢的酒,唱浪荡的歌;媒体从业者、独立艺评人、东方禅社发起人。



  杭法基在>>消解<<作品前的近照
  杭法基
  1945年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独立自由艺术家,个人工作室设立在北京宋庄艺术区。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2010年,近30年时间,艺术家最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抽象实验水墨的探索中,是国内抽象水墨最早的开拓者之一。从80年代开始,在中国美术馆、江苏美术馆、美国菲尼克斯艺术中心等地,先后举办过16次个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联展及学术邀请展。出版有>>杭法基抽象水墨画集<< 、>>抽象实验水墨文人画<< 、>>宋庄人<<等多本作品集。抽象水墨作品及有关学术文章曾在许多专业刊物发表。
  自2010年开始,步入观念性当代艺术>>消解<<系列的探索,结合社会与历史层面的思考及所涉物的解构,回归到重构的视觉美学源头。2015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消解<<个人作品展 。
  艺术家今天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边在从事当代>>消解<<观念艺术的同时,一边从事现代水墨人物突破性的拓展,一批巨幅“心象”水墨肖像就是他的近作。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后期维护完)
相关新闻
·当代陶瓷洼地掘金:做一个人的收藏
·“一个人”的独立——杭法基的艺术朝圣路
·一个人的“水墨”——杭法基的个人艺术实践逻辑及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