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雄,1962年出生,武汉市人,书画家。进修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系民革中央画院湖北分院副院长,武汉美术家协会理事、武汉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北京华族书画院特聘副院长,吉庆书画院院长,武汉市文联山水画研究会特聘画家,“江汉八友”成员,是640米长卷“长江魂”的创作人员和240米长卷“千秋忠魂”的主创人员之一,巴山夜雨书画院秘书长、湖北省书画家协会理事,武汉市江岸区美术家协会副会长。
壹号收藏网:赵老师,您好!在您从艺的道路上哪些人对您的影响比较大?
赵世雄:我的初中时期大都在文革时期度过,学校管理很松,我很羡慕有一手好字好画的人,受同学父亲戴守权先生影响学习书法,那年月学习很艰苦,我父亲从单位弄回许多报纸给我练习书法,几年下来也颇有长进,为后来书画打下了基础。
初中时李全武老师来校代教美术,当年他虽然只有二十岁左右,却在美术界享有盛名,武汉市最好的电影海报许多都出自他手,栩栩如生的明星形象在当时武汉影迷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和徐勇民共同创作的作品《月芽儿》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获金奖。李全武老师来校后组织喜欢学画的学生成立了兴趣小组并亲自讲课,我开始接触到素描等基本功,因此很感谢李老师的启蒙教学。
因为有书法和美术的特长,受到领导的重视,从部队到地方大型国企都一直从事宣传工作。因为对艺术的热爱,其间还在军艺和央美进修过。
壹号收藏网:我们知道您一直从事书法和美术教学工作,对美术教育您有什么心得吗?
赵世雄:从2001年我就开始从事美术书法教学,在长期教学中我总结了两点。首先老师要有责任感和教学水平,让学生有自信。作为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寄予厚望,都希望尽快有所收获,但因学生接受教育的多样性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往往成绩不尽人意。我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中强调示范讲解,让学员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和艺术水平,成绩提高了自然就有成就感,也乐意配合老师的教学。第二是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美术和书法教育有一个共同的步骤就是临摹,我通过观察孩子们的兴趣,总结了一系列口诀,把深奥的艺术语言通俗化,鼓励学生把临、摹、读、背、查、创结合起来,形成学习习惯。在十多年的教学中培训了近千名中小学生,考取各类院校的美术生有380人。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教学优劣并存,优势是受教人员多,影响面大,学员可以确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缺点是由于网上资源纷繁复杂,鱼目混珠虚假夸大的教学水平不易识别而走入误区。但是任何新事物只要有市场就可以完善,不能因为有缺陷就取消。
壹号收藏网:有人说目前中国的美育教育还远远不够,对此您有什么样的看法或者建议?
赵世雄:我认为要从观念上改变。现在的美育只重视了审美能力和修养的培养,忽视了艺术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泱泱大国之所以能形成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国从来就没有停止从原始的思维到思维的实践,由于教育机制的落后,艺术教育就像八股文一样按套路教学,束缚了思想,再加上“功利”作祟。
我从事美术教育,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害,如果不对一考定终身的教育体制改革,美育教育的缺陷就不可能改变。就现阶段实际操作来说,首先取消各类艺术考级,二是非艺术院校不设艺术专业。在这讲个笑话:老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指导,你孩子成绩肯定考不上一本大学,不如曲线转艺术生才有机会……似乎现在的艺术生都是学生中的垃圾,明知是垃圾却偏偏用“艺术生”的名称加以保护!
壹号收藏网:我们知道您曾参与了240米《千秋忠魂》的创作,能讲讲当时的情况吗?
赵世雄:2016年,一位收藏家出资,由长江人文书画院长刘峰组织策划,画家刘军牵头,我和王亚南(已故)、侯旺发、王志等七位画家共同创作,从东湖有记录的史实资料入手,纠正了“东湖无历史底蕴”的观点。《千秋忠魂》画卷全长214米,还原了东湖的蛇山、沙湖、听涛、白马、落雁、吹笛等8大景区,再现了东湖112公里水岸线内的美景。我负责的是落雁、吹笛景区的创作,为此我曾五次下景区写生采风,累计骑行近两百公里。
壹号收藏网:石涛曾说“搜尽奇峰打草稿”,他认为要多写生,多观察,这样才能迸发灵感,您对写生有什么看法?
赵世雄:我很推崇他的说法,我从学静物素描到油画风景,再到中国山水画,几十年一路走来也有上千张写生作品,我收获最多的是开拓了视野。通过写生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造型能力,也让作品更加贴近生活。
九年前,我带学生到黄陂著名“古门风景区”写生,景区内一棵850岁的枫香树是镇山之宝,流传了很多故事,当地人爱称为“神牛枫”。那棵树虽枝叶繁茂,但树身都干空了,已是衰败之势,我拿出随身纸笔画出它的身影。结果那天傍晚忽然起大风,“神牛枫”倒了,神奇的是我早上6:50画的写生,晚上倒下正好也是6:50,当地居民告诉我,这是“神枫”最后的绝唱。
此外,“师法自然”可以摆脱画谱对我们的束缚。在写生中经常可以感受到同一个景域随着四季、时辰、温度等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所以我会花更多时间观察后才动笔写生。但写生不要流于形式,写生是搜“稿”做创作的素材,在写生中要取舍并用,从构图到景物的张合要“胸有成竹”再下笔。还要锻炼眼力,默写还原,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天天带着画架写生,观察身边的景物、人和事是画家的必修课,通过观察把最精彩的提炼出来。另外写生作品要学会整理,束之高阁很可惜,一定要整理选优才会“迁想妙得”,这样写生才有成效。
壹号收藏网: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历代画家都在追求此境界,您对“气韵生动”是如何理解的?
赵世雄:“气韵生动”出自南朝谢赫《古画品录》中“六法论”。中国书画独有的创作方式赋予了其独特气韵,而书画家各具特色的创作体验又赋予了这份气韵不同的格调,历史上同样的题材在中国画创作中佳作迭出各领风骚。事实也证明,不同时代的作品应该赋予时代的色彩,书画家有什么样思想境界就会画出什么样的作品,内涵不足往往只注其表就会缺乏生气,这样的作品不可能成为传世佳作。
所以“气韵生动”取决于书画家的综合修养和气质,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的豪迈胸怀,郑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铮铮铁骨,都是“气韵生动”的底蕴。
中国书画的“气韵”另一方面体现在笔墨的运用上。下笔运用全身气力,肩、臂、肘、腕皆动,凝重沉着而不板滞,灵活急速而不浮华;用墨要灵、活、清、明、厚,笔墨气势连贯,一气呵成。除了笔墨,还有色彩的运用对气韵也有直接影响。工笔设色讲究艳而不俗,多而不乱,协调自然;写意用色以少而妙为原则,墨色为主,颜色为辅,主次分明,不可倒置。
壹号收藏网:范迪安先生曾说“千篇一律的美不是美”,您怎么看?
赵世雄:我很赞成。实际上对艺术来说,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包括我教学对学生也是这样,我不仅教我所会的东西,还把别人所擅长的推荐给学员,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员的作品不能画的都是一样的味道,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视角去反映同样的内容,这样的艺术作品才有不同的面貌呈现给大家,美术作品尤其应该这样。
艺术创新从古人到现在,走了无数条路。以山水画为例,从唐宋元明清到现在,无数的画家都在画山水,因为它本身有极大的魅力,可以给人无穷无尽的想象,不同时代的人表现方式都不一样,包括后来各种各样的画派、风格等等都是不同的风貌。作为追求,我会画出我所擅长的地方。我以前是画西画的,在创作中会努力用传统的笔墨、西画的构图和元素来画中国画,目前在这一方面的探求也取得了一点小体会,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古意和现代相融合的意境山水画。
壹号收藏网:对未来的艺术创作有什么规划吗?
赵世雄:我今年58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我想用五年时间做好二件事,一是用二年完成写生三部曲,目前第一部水墨山水篇已完成,二是用三年独立完成一部长卷。
壹号收藏网:我们也将持续关注赵老师的艺术创作。
赵世雄:谢谢!
记者手记:著名学者徐复观先生说:“一个艺术家最基本的,也是最伟大的能力便在于能在第一自然中看出第二自然,而这种能力的有无、大小,是决定于艺术家能否在生命中升华的程度。”艺术家赵世雄常年在外写生,乐此不疲,通过提炼、升华,再反映到自己的画面中来。脚下有多少泥土,见诸笔端的时候就会有多少笔力,我们祝愿他未来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好。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壹号收藏网)
|
视点
商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