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陈慧)鞋垫是由谁发明的和什么时候出现的已经无法考究,在古代,鞋垫跟众多的服饰一样,都是用针线缝制的,鞋垫是置于鞋内极普通和常见的服饰部件,是藏于足底不轻易示人的服饰品。作为鞋垫刺绣,是与人的生活相协调、相适应而存在的,因此它既是一种造型艺术,又是一种民间文化,既反映了丰富多彩而又真真切切的民俗生活,又蕴含着人们的智慧、寄托着人们的无限深情。
传统刺绣鞋垫是可贵的民间艺术,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又是表达心灵觉悟和寓意民间吉祥文化的载体,兼顾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这项技艺,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寓意丰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对它的传承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于女人来说,缝制刺绣鞋垫,是古代民间女子必学的一门“女红”,她们大都手艺精湛,能用五颜六色的丝绒,在鞋垫上绣出荷花、鸳鸯、竹子、石榴、蝴蝶以及山石等象形表意的图案,做工考究、寓意深厚,饱含着女性情感,从中可以体味到一股浓烈而又婉约的中国民间风情。比如绣有瓜果绵绵的鞋垫,其寓意就是子孙万代绵延不绝,通俗的说就是喜欢子孙满堂。
传统刺绣鞋垫的经典图案
刺绣鞋垫还可以作为女方送给男方寄托感情的信物,如姑娘对情人、妻子对丈夫的爱,通过精心绣制的鞋垫,给予直截了当的表白。千针万线纳出的鞋垫,带着她们的祈愿和情思,将一腔热情和祝福移于亲人脚下,让他们平安、稳健、走过悠悠岁月。在过去的老北京和黄河三角洲农村,姑娘们给情郎的定情礼物,往往是一双绣花鞋垫,鞋垫中心绣上“正”字,意思是以正压邪,希望自己真诚感情保佑情人或丈夫度过各种艰难历程而胜利前进,同时在正字四周绣上“回”纹,“回”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回,转也。从囗,中象回转之形”。清段玉裁有:“渊,回水也,故颜回字子渊……外为大囗,内为小口,皆回转之形也。”在《康熙字典》中也有:“音洄……旋也。又低回,纡衍貌”的记载,回在此当作“回旋”、“旋转”解,希望外出的情人早日归来。“正”纹和“回”字告诉远在外的情人或丈夫:一走正道,二要回家,表现了我们传统工艺美术的深刻文化含义,对我们现在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民俗专家朱铁成表示,传统刺绣鞋垫图案是本土艺术长期发展积淀下来,赋予我们民族传统精神及文化概念,其产生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缩影。民间传统工艺是大众的生活民俗艺术,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我们需要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充分开发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保护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对传统刺绣鞋垫图案民族特色的重视研究,既能够保护地域服饰文化特色,又能保护传统文化生态环境,实现保护与弘扬我们传统文化的目的。这也是举办这次“非遗创新发展中的实践探索”艺术沙龙活动的意义所在。 (编辑:盘古收藏网 来源:中国文物网) |
视点
商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