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时期的绣品
■乾隆时期的绣品
■缫丝女工。本版由小榄镇志办和小榄图片社供图
如同书画,刺绣有“闺阁之翰墨”的美誉。明正德九年(1514年),一个葡萄牙商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献给国王受到重赏,广绣从此扬名海外。17、18世纪,出口英国的广绣,不仅有批量生产的商品,还有贵族们订制的独特绣品,用以装饰庭院、点缀房间。贵妇们穿着华丽的刺绣服装,披上精致的刺绣 披肩,拎着刺绣手帕,交换刺绣名片,出入上流社会,炫耀财富。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查理一世更积极倡导广绣,称之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要求英国采用广绣 作坊形式组织王室绣庄,加工绣制贵族服饰。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向全球扩展后,从广州经澳门输出到世界各地的货物以生丝和丝织品被列为大宗,获利巨大。也因此,使得广绣在明末至清朝年间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今年春拍,一件“清乾隆广绣花鸟屏风”以115万元人民币成交,通过雅昌数据显示,这一件拍品成为了历年拍卖成交价格最高的一件,古代广绣开始受到关注。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古董珍玩部总经理周沐沄分析介绍,古代广绣作品在收藏市场的份额仍然很小,有好的作品仍不缺乏市场号召力。 然而,收藏周刊记者走访广绣以及周边民间刺绣发现,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真正能坚持刺绣的人群逐渐减少。而在中山小榄,记者更发现,作为曾经大批量供 给广州出口的榄绣,曾一度断层数十年,而近年在相关部门的重视下,才重拾技艺。但,对于能否良好地传承甚至发展,仍然值得期待。(收藏周刊编辑部) |
视点
商讯
|